其主要意图,还是想通过陈博得到方丈的见解。
方丈空明看向陈博,指向手边圣树试探道“敢问施主,既然说略懂佛法,那便一定知晓菩提树为何物?”
“当然,佛陀顿悟树。”
“没错,就是佛陀顿悟树,老衲熟读经文,曾以菩提作一小诗,施主可否与老衲探讨一二?”
“你说说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空明说这句诗时,神情难掩的颇为自得。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侵淫佛学半生,这四句诗是他平生集大成者。
看似简洁明了,却蕴含大道至简的佛法,便是少林当代方丈也颇为赞赏,称意境深远佛法高深。
达到了三四层楼那么高的境界!
现场一些研究佛学的智者,在听到这句诗后,纷纷露出惊叹与赞赏的神色。
“牛逼啊,大师不愧是大师!”
“太厉害了……听大师一言我茅塞顿开!”
“不理解,这话啥意思啊?”
“大师将佛学比作菩提树,将众生的心比作明镜,一言道出了佛学的本质,就是清澈、干净、无尘、无埃……”
“我擦,大师我悟了!!”
“小伙子你还是向大师道歉吧,以空明大师的这等心境,想必也不会为难于你!”
有人认为自己顿悟,眼前一亮。
有人则劝陈博放弃论佛,并应该向大师道歉。
然而陈博此时却呆住了!
其原因并不是有所顿悟,而是讶异与惊诧。
这短诗,不正是出自《菩提谒》的谒语吗!?
陈博笑了笑,对空明方丈摇头道“大师,你错了。”
孔明大师不解,甚至有些蹙眉,认为陈博在说大话“老衲错了,敢问施主老衲何错之有?”
小沙弥们看向陈博怒目圆睁。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死鸭子嘴硬!
陈博却不以为然,自顾自道“你方才所说菩提本无树,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佛性是一直清澈干净,不存在尘埃?虽有禅意,却不够透彻。”
“不够透彻?那敢为施主何为透彻?”
空明问道。
陈博却指了指他,再度开口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这话才落下。
空明方丈就跟遭遇雷击一般,整个人彻底石化在原地!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个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像是一座明亮的台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