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不明所以,说道“公子见外了,小人家酒坊自可参观,无需多付银钱。”
宋朝酿酒是极为平常的事情,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可掌握的技能,当然出酒多少与酒质优劣就大有不同了。王浩不喜推辞,看向朱贵。朱贵说道“老头无需推辞,招待好我家公子,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王浩又问“老人家贵姓,酒坊又在何处?”
老翁答道“免贵姓徐,家在八里外的徐家村,公子喊我徐老汉即可。”
王浩点头,看向身后的两个喽啰,说道“你们两个与我同去,可行?”
未等两个喽啰说话,朱贵说道“公子出行,自当带两名随从。还不谢过公子?”
王伦护子,在山寨是出了名的,否则朱贵对王浩也不会这么谨小慎微。两名喽啰先后说道“小人张三狗,小人马得草,见过公子。”
王浩不自觉皱了眉头,说道“这是你两个大名?”
两个喽啰齐声说道“小人就这一个名字。”
这时一旁的老翁说道“贫苦家孩子,哪有什么正经名子,能分出个你我他就行了。”
王浩点头。老翁取了货钱,牵起牛车,带着王浩三人朝酒坊走去。
昨日酒席,虽然众人喝得甚是尽兴,但王浩喝得却十分乏味。至于原因,主要因为杯中之酒太过浊劣。王浩除了记不起自己的来历,其他记忆则都是完整的。后世的白酒,均为蒸馏酒。而自己昨日饮酒,色泽浑浊,口感平淡,绝非蒸馏酒。倘若宋朝尚无蒸馏技艺,王浩有自信凭借曾经的生活常识填补这项空缺。宋江起义生在北宋末年,这一点王浩是知道的。至于自己父亲王伦的命运,王浩更是明白。王伦在,自己尚有梁山泊这块立足之地,丰衣足食尚有保障。然林冲、晁盖等豪强一旦上山,就是自己父子二人血溅五步、身异处之时。王伦无才无德是真,但对王浩这个儿子宠爱有加亦是事实。现实不允许王浩坐以待毙,然而如何着手使自己一步步融入这个社会,也不得不慎重。
后世的人们,逢年过节自家酿酒者很多,所谓蒸馏,无非是将酒糟置于大锅之中,以文火加热,大锅之上放置蒸笼,蒸笼之上再放一大锅,大锅之中盛满凉水,用于冷却蒸笼中上升的蒸汽。蒸汽遇冷化为液滴,落入铁锅正下方的漏斗之中。漏斗连接导槽,将收集的酒液导入容器之中。此法原理虽然简单,得到的白酒口感却极佳。宋人好酒,昨夜今晨可见一般。倘若蒸馏酒可成,自己必能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钱财在手,不得以时可主动退出梁山,到岭南之地做一富家翁。
王浩走走停停,打量着北宋末年的山河土地。大半个时辰之后,一座村落出现在眼前。老翁说道“前面就是徐家村了。”
王浩点头,说道“还请老伯引路。”
经过三株柳树,又绕过一口水井,一行人来到一处空地,老翁向侧方一指,说道“公子请看,这就是徐氏酒坊。”
众人进入酒坊大院,不远处一壮年汉子喊道“爹,你回来了。”
老翁喊道“老二,快来迎接贵客。”
汉子下手中活计,走了过来,问道“这位小公子是?”
老汉说道“这是湖边酒店的东家少爷,为人豪爽,出手阔绰,今日货钱给了整整八贯。你去告诉你家媳妇,中午大鱼大肉准备好,招待贵客。另外把你哥嫂一家也喊过来帮忙。”
男子答道“儿子这就去准备。”
王浩没有推辞,开始在酒坊中转悠。老翁在一旁说道“公子可曾酿过酒?”
王浩答道“不曾。”
老翁意料之内,说道“像公子这等富贵人家,自然是购买官酒。”
王浩依稀知晓宋朝有官酒和民酒之分,但不知其中差别,问道“这官酒和民酒有何差别,如何辨别?”
老翁说道“官家酿的酒称官酒,民间酿的酒称民酒。公子看这徐氏酒坊可还算宽阔?”
王浩答道“院落占地数亩,茅舍十余间,自然是宽阔。”
老翁说道“郓城县的官家酒坊,是徐氏酒坊十倍,而徐氏酒坊在方圆百里之内的民间酒坊中可拔头筹。”
本章完
喜欢秣马梁山请大家收藏秣马梁山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