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国家成立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化与科技的进步,为杂技道具的改革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人们为了道具的改革,也创造了许多科学而又实用的方式方法。
一是道具组合。
“晃板”
和“晃梯”
本是两个节目,但通过两个节目中两种道具的组合,便产生了一个新的节目——“晃板晃梯”
。
“晃板口捻子”
和“蹬板凳叼花”
等诸多节目,均是通过道具组合的思维方式创作出来的。
这些节目在增加难度和提高技巧性的同时,也使宁津杂技“险、美、奇、绝”
的艺术特质展示得更加充分。
二是道具置换。
把“滚杯”
中的道具“杯”
改为“灯”
,从此便有了一个新的节目——“滚灯”
。
“滚杯”
与“滚灯”
虽都是表现艺人身体柔韧性和技巧性的节目,但“滚灯”
与“滚杯”
相比,却别有一番洞天,创造出更多美轮美奂的艺术意境。
三是让静的道具动起来。
“地圈”
“叠椅倒立”
等节目原本都是相对静态的,通过对道具的改革,增加了转动功能,动静结合的表演,不仅提高了难度,还改变了节目的表演节奏与形式,使观众对这些传统节目有了一种常演常新的感觉。
四是道具剪裁。
将“蹬伞”
道具中的伞柄抽掉,变成了“蹬斗笠”
,继而又抽掉了“伞骨”
变成了“蹬毯”
,随后一块儿毯就增加到了两块儿、四块儿,表演者会手足并用加上下翻飞,煞是绚丽多彩。“道具剪裁”
思维不仅仅带来了节目多样化的创新,同时也把杂技的技巧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宁津杂技在传统基础上,经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创新与展,从而成就了宁津杂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是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由于宁津杂技来自民间可又源于生活,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充分显示了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是基本功扎实,宁津杂技特重视腰、腿、顶、跟头功的训练。即使是表演“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