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后杨林一家子就回了城里,回到家也没歇,第二天就开了门,安子也按时把东西送了过来。
冬天没什么菜,铺子里有一些大白菜萝卜还有她这段时间让村里一些人出来的豆芽。
“老板终于是开门了。”
说话的是一个常来店里的大娘,“哟,这是啥?”
她看到那一根一根立起来的菜,样子新鲜水灵。
“豆芽,黄豆出来的。”
陈霜道。
没过一会儿的铺子里就围满了人,这一个新年下来,她们可没吃过什么新鲜的菜,这陈霜一开门可不得紧着来。
今年是风气彻开放了,去年这一块地方只有陈霜一家铺子,今年可谓是百花齐放。整个三月陈霜周边就开了不少的铺子,有卖包子的,有卖酒的,不过好在暂时没有和她开一样铺子的。
前段时间李红带着他家那位还特意来了一趟城里,说是问问杨林的建议,在乡下养猪这条路能行不。
说是猪养大了后面麻拿到她这里来卖,这样就不担心售不出去的问题。
猪肉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更是到了小一块一斤了。杨林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这样下来他们一年可以挣个几千块是没有问题的。
听着杨林的算法,他们两口子恨不得赶紧回去把猪给养起来。
不过陈霜也是叮嘱他们要把卫生给弄好,再把自己之前养猪的法子和他们说了一声。
大姐也是,自从开春以来她就在家里养了不少的鸡鸭,连女儿张兰也被带着一块,每天忙的不行。
陈大嫂在城里摆起了摊子,生意不错她才把铺子开了起来,位置离的也不远,和他们住的院子还近一些。
每个人都有着变化,展的越来越好。不过最好的还是杨林一家。
村里人都在感叹当初他们不看好的一家子,现在变成了他们村最先富起来的。
而陈霜也不止一个铺子,除了这个瓜果蔬菜的铺子她还有一个铺子打算拿来卖衣服。
这些年来,个体户经济展的越来越好。城里遍地都是做生意的,许多的万元户也出来了不少。万元户在这个时候是可以上报纸的,连村里的人每年他们一回去都会来问他们有没有成为万元户,如果有的话可别藏着掖着。
陈霜一贯的作风就是低调,自然说是没有。家里有三个孩子还在长身子,要读书,花销不晓得多大。杨林的工资也没怎么涨,家里哪里有那么多余钱。
说到杨林,原本他的工作也是令人羡慕的,可自从个体户经济展起来,他的那点儿工资就看不得了,有些人更是私底下说他是个吃软饭的,靠着媳妇过日子。不过他也不恼,毕竟谁都不像他能有个这么好的媳妇。
安子现在也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这车还是杨林拖运输队的同事帮忙带回来的花了一千多,不过也的确比自行车方便的多。有了他安子现在是一天两趟来回跑都不累。
杨林也私底下问了他要不要自己出去也开个铺子,他先另外的人来送。安子也是一口回绝了,说他不是做生意的那块料,跟着他这样就挺好,除了送货的时间,其余都在村里。他前两年也找了个媳妇,儿子都两岁了,正好可以在家陪媳妇儿子。
杨林把安子的工资也提了不少,现在一个月有六十块钱,基本上就是和城里的工资一般高。
杨林在运输对的工资也长了一些,有一百块钱一个月,不过比起陈霜的铺子挣的来说是九牛一毛。
现在是夏季,也是一年到头最丰收的季节,地里的瓜果蔬菜全部都有。
安子开着摩托车载着满满的货物进城来摩托车快,一趟也就花个半小时左右的。
一筐半的蔬菜,还有半框子鸡蛋。
“安子叔。”
圆圆已经读一年级了,这两天不舒服,陈霜让她跟着自己来铺子里没去学校。
“好些了没?”
昨天来还是提不起精神来,今天能在门口玩了。
“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