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郑指挥使。”
朱瞻坺拱手还礼。
“此前瞻坺就对郑指挥使久仰已久,对于郑指挥使在没有丝毫经验和情报的情况下,就敢于带着宝船队远涉重洋,劈波斩浪,扬我大明国威。”
“佩服,佩服!”
“世子殿下哪里的话。”
郑和再躬身,自谦地说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陛下于我有大恩,这本就是三保应该做的。”
三保,是郑和的原名,郑和原姓马,名三保,郑和是朱棣赐的名字,也正因为马三保这個原名,再加上宦官的身份,郑和也被称为三保太监。
“诶对了。”
在朱棣满脸笑意地注视下,原本正跟郑和相谈甚欢的朱瞻坺突然严肃了起来。
“郑指挥使先后两次远渡重洋,瞻坺倒是有件事情想要请教一下。”
“不敢当,殿下您请说。”
郑和拱手,虽不知道朱瞻坺为什么表情突然严肃,但他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意。
“不知道郑指挥使在下西洋的路上,亦或者是途径其他国家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帖木儿这个国家,知不知道与他们相关的事情。”
“帖木儿?”
郑和皱了皱眉,很快就从记忆中找到了这三个字。
“听说过,也了解过,但不多。”
“下官只知道,帖木儿是一个大国,其疆域之辽阔,或许不及我大明,但听那些海外诸国所说,怕是也与我们大明相距不远。”
“不过,前两次下西洋,下官也只是走到了德里苏丹赛义德王朝下辖的毗奢耶那伽罗国,据下官了解,若是想去帖木儿,怕是还要继续向西不远的距离。”
“瞻坺,你对远洋有兴趣?”
听着二人的交谈,朱棣插嘴道。
“那看来爷爷让你管辖市舶司,倒是遂了你的兴趣。”
“回皇爷爷,并非如此。”
对于老爷子的话,朱瞻坺摇头。
“之所以与郑指挥使请教这个问题,不是孙儿对远洋有兴趣,而是因为此前曾经听闻过一个消息,但因为不知道其真实性,所以便想着问问我们大明最见多识广的郑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