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怎奈明月...... > 第21章 中举(第2页)

第21章 中举(第2页)

郝仁道“先生不是没那本事,是没那银子,这个我知道,如果先生有银子拿出来孝敬那些吏部官员,也早就候补做官去了。现在我有银子,你可以做个引路人,把银子花出去,我再弄举人,你也落些好处不皆大欢喜吗?”

这一句话说到了程三富的痛处,要说当年自己若有银子的话,候补个小县令还不是个啥问题,也不至于到这里教学。

程三富好久都不说话,最后叹了一声道

“唉,你真是我的冤家,这样吧!到明年秋考时我问一下谁是主考、如果有我熟识的同年我帮你问一下,看可不可以操作,我可事先给你说一声,一个举人可得上千两银子,你心里有个数。”

郝仁道“这我知道,你只管去打探,银子我会准备好的。”

程三富又道“如明年我找不到熟人办不了这事,你可不能埋怨我,”

郝仁道“这是当然,我不会埋怨先生的,”

程三富道“那你可别再来学堂啦,自己在家学写八股文就可、我定期到你家看你的成绩,再指点你一下。”

郝仁道“可以,我就不来学堂给先生添麻烦了,”

就这样两人谈好了一桩生意。这郝仁是吃透了程三富。他知道程先生不想让他去学堂,也知道程先生当年因为没钱交好处费,没被候补官员。至于程先生能操作省试的事纯属他瞎蒙的、他是听那老叫花子马二哥讲的道听途说。

那马二哥虽是乞丐可见过的人多,知道的事不少,他说过每年省试都有人拿钱买举人,少则几百两,多则上千两。买得举人后再花些银子买通吏部官员候补个小官做做,然后再捞银子。这种行为在当时以是个公开的密秘。

郝仁运气好、蒙对了,那程三富本来也没那本事和胆量,只是以前有人找过他做这事。那些想捞钱的主考让下属找这种肯出钱的对像,这些下属最好的途径就是找这些教书的先生。这些教书先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的成绩,知道那些人能出钱。所以这个秘密的罪恶网络就这样成立了。

以前程三富没做过这事、一是他胆小,这和弄个秀才不一样,秀才县里就可做成、风险小,这举人如果弄成可是有做官的机会。如果被查出来,轻者流放,重则可是要砍头的。

再一个就是程三富也没碰到像郝仁这样有钱的人,所以程三富没做过这事。现在郝仁逼着他帮忙,他也就顺势答应了。

程三富心里清楚,这事弄好了可是要一笔小财的、往年主考官要六百两,多则八百西。如果郝仁出一千两他可得二百两的好处费,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大明朝后期的科举受贿卖官案,这种事很多,从来没查完过。大明朝的腐败从这个根就开始了,谁花了钱弄个官也得加倍捞回来,这些钱从老百姓身上扣出来,然后变成自己的资本,再往上爬。

大明朝后期的农民起义跟这也有关系,老百姓身上的肉本来就不多。当官的刮后只能苟延残喘的顾着性命,再一遇到天灾、政府又不作为、老百姓不起义干脆就没个活头。于是老百姓只能从原来的羊、变成狼,四处抢杀、与官府为敌。

这些饿狼不但抢官府富户,必要时也抢劫百姓、拿出狼行千里吃肉的势头,先让自己吃饱,吃好;

最后这些人又闹到也要做皇帝的地步,这就是大明后期必然的结局。

郝仁同程三富谈好后确实在家用功读了几天书,但他对八股文还是学不进去,干脆说他就烦这种文体,他对之乎者也的语法也烦,唯独对唐诗宋词比较喜欢,所以没几天就不再学习了。而是继续玩,心里高兴时就背些唐诗宋词。

就这样懒散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秋考。在这一年中大明朝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万历皇帝驾崩。

第二件、朱常洛登基。

第三件、朱常洛驾崩。

第四件、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

除这四件大事之外,万历皇帝还留下了三件疑案

第一是挺击案,第二是红丸案,第三是移官案。

这三件大案很神秘,因为这三件大案都是万历的家事,也是大明朝的国事。更重要的是这三件大案后来成为了明朝党争的法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