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窈想,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的,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所以她才能与一向和自己不对付的哥哥共情吧。
所以,她才会愿意把那本诗集借给他。
哪怕相见难,这其中千回百转的心意,有个寄托也是好的。
到了上元节这一日,绮春轩的小厨房早膳送了菜肉粥,还有豆沙馅儿和黑芝麻馅儿的元宵来。
这豆沙馅儿还是之前的制法,红豆加入冰水浸泡过夜,隔天倒入锅里红豆煮至软烂。
再经过研磨、过滤,红豆泥越细腻越好。
接着放进锅里,加入砂糖、红糖和少许油,开小火不停地兜底翻拌,慢慢炒。
最后包进糯米团里,下锅煮熟。
黑芝麻做馅就更方便了,熟的黑芝麻磨成粉,加点猪油和糖一拌就成了。
舒窈上辈子在外吃过的黑芝麻汤圆都是冻的,当时嫌太过甜腻,如今穿越了宋朝,倒是怀念得很。
其实,后世人们喜欢在元宵节食用的汤圆,最早就来自于宋朝。
因为这种包裹着糖馅儿的糯米团子煮在锅里,亦沉亦浮,所以它最早也被称作“浮元子”
。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
改称为元宵。
此后,元宵便流传下去,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
后世的南方人家,在正月十五这一日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习俗。据说,汤圆象征合家团圆,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至于为何除了“元宵”
,它还有更为常用的“汤圆”
一名,李舒窈小时候听妈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当年,袁世凯还住在天津时,有一天夜里睡不着,隐隐听见街头有人缓缓敲着梆子,拉长着调子,悠悠地喊道“卖元宵嘞,元宵……”
因为“元宵”
与“袁消”
同音,深更半夜的,袁世凯越听心里越瘆得慌,觉得这个名字也忒不吉利。
于是,他勒令人们改称“汤圆”
,不许再提“元宵”
。
当时的舒窈听完,顿时恍然大悟。同时,又觉得这袁世凯很是迷信,且颇为霸道。连个吃食的名字都要这般介意,自己不想提,还要捂上民众的嘴。
妈妈当时点头赞同道“确实。”
舒窈吃着面前的豆沙汤圆,忽然想起来这个故事,总觉得仿佛有些牵强,也无从考证。
不过作为一个典故,贴合生活,既有人物形象,又有记忆点,这便已经是成功了。
到了夜里,汴京城内处处张灯结彩,满城的火树银花,亮如白昼,十分繁华热闹。
值此花好月圆之夜,李仪夫妇像往年一样,带着几个孩子上街看灯。
汴河两岸张着各式各样的灯,沿河桥长长地延伸过去,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正如词人辛弃疾所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词,哪怕放在二十一世纪,随便进某所中学拉出一个孩子来,大约都能倒背如流。
喜欢朱颜美馔请大家收藏朱颜美馔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