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二年冬十月,周公黑肩来聘。
鸡则鸣矣,朝既盈矣。
代表朝议的“朝”
,与代表早晨的“朝”
,总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天才蒙蒙亮,居住在临淄城内的齐国卿士大夫就已经差不多都聚集在了朝堂之上。
朝服朝冠整整齐齐,齐侯煌煌,居于堂上,大夫济济,分列两侧,皆跪坐于长毡席上,前置矮桌一方。
周公黑肩登堂上殿,一番礼尚往来之后,向齐侯禄甫颁布了来自天子的王命。
是要让齐国作为中间方,调停周郑之间的矛盾。
说是调停,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要求郑伯让步,而王室允诺在郑伯让步之后也退一步,使周郑关系缓和下来。
王室的要求,便是要郑伯接受虢公忌父平分卿权的现状。
另外,郑伯不得再以天子的旗号再行侵攻他国之事,并归还侵占的许国土地,赔偿两次偷袭王室割取温之麦及成周之禾的损失。
如此,则王室仍可以保留郑伯的卿位,一切恢复到平王执政后期周郑交质时的格局。
当然,郑伯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郑伯乐意让步的话,周郑之间根本就闹不起事来。
齐侯苦着脸,从周公的手中接过敕命。
这就好比是男女婚恋,若是郑伯像个臣子的样子,而周王像个天子的样子,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那便没有什么问题了,这便是后世那个孔老夫子讲的“君君,臣臣”
的典范。
而如今的情况是,郑伯的忠心从来就是空中楼阁,当初他们郑国见势不妙,撒腿开溜,提前在成周以东重新建国的时候,便一直在盘算着如何薅王室的羊毛。如今羊毛薅不动了,便要撕破脸皮。
而王室则是没有做好表面功夫,几次三番应对失当,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明明一开始是郑伯理亏,到现在已经搞得天下舆论各执一词,并未一边倒地支持王室。
此时王室的这道调停之命,就好比是男女相亲,双方不过是陌路人而已,女方上来便要求男方年收二十万,身高一米八,容貌英俊身材健壮,然后还要白给一套房还带一百零八万的彩礼,女方则什么保证都不给出。
这要媒人怎么做人呢?
到时候调停不成功,连齐国也要被诸夏诸侯批判一番。
周公黑肩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当初王三年时,郑伯曾经表露过缓和关系的意图,亲自到成周朝觐。
自从平王东迁以来,诸侯们的朝觐已经是十分罕见了。
而郑伯好歹是亲自前来,不想天王根本没有以礼相待的意思。
周公黑肩反复向天子进谏,道“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三谏,王不听。
周公只得作罢。
虽说郑国人确实不地道,一开始就对王室三心二意,但那也是当年幽王昏聩,不能给诸侯们足够的安全感导致的。而平王东迁,又平定携王二立之乱,晋、郑是出了大力的。按照论迹不论心的考量,还是应当善待郑国,好让诸侯们安定对王室的信心,如此,才是王室能够复兴的第一步。
如今周、郑之间闹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可能再以郑伯来成周朝觐,周王以礼相待,王与卿冰释前嫌的那种童话故事般的方式收场了。余下的只有一方彻底失败,另一方赢了一时输了一世的双输局面。
至于谁能在这场矛盾之中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