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是剿不清。”
一人道,“自前朝大乱之后,江洋匪盗何曾断过。且战乱之时,各处诸侯,谁人帐下无几个收编来的草寇。都是无利不起早,纠集些宵小之徒占些地盘,有了官身便是官,无官身便是匪,呵呵……”
“此言甚是,靠官府,还不如靠民间义士。听说荆州那边今年闹了蝗灾,好些流民往豫州来了,唉……”
“说到土匪。”
另一人道,“你二人可知夏侯衷?”
“夏侯衷?不就是那个号称豫州第一匪首的?”
“正是。”
“据说他在豫西纠集了两千余人,官府数次围剿皆不成,反被他打败退连连。”
“哦?一个土匪,竟有这般能耐?”
“两千余人,”
另一人叹道,“豫西之民何辜!”
“豫西民人?”
那人笑了笑,“豫西之民大多不恨夏侯衷。”
“怎讲?”
“这便是有趣之处,”
那人不紧不慢道,“你们可知,为何官府将夏侯衷视为豫匪首恶?”
“为何?”
“嘿嘿,因为夏侯衷素日从劫平民穷人,却专去抢豪富贵胄。就在十日前,他把汝南王儿子的一处田庄劫了,将里面的粮草都分给了蝗灾的流民。”
“哦?”
众人闻言,皆笑起来。
此事我知道,就发生在我出来前不久。有一日桓瓖去淮阴侯府看望沈冲时,跟他说起过,还嘲笑汝南王子一点用的没有,几个土匪都打不过,就知道来朝廷里哭。
“如此说来,这夏侯衷倒是个义匪。”
“行侠仗义的也不独夏侯衷一家。你们可听说过明光道?”
“知晓。我听闻那些灾患之地,都有明光道的人,每日开仓市粥,逃灾的无人不知。”
“明光道?这名字甚耳熟,可就是那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