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戏凰最新章节更新 > 第12节(第2页)

第12节(第2页)

他们虽然见过几面,也说过话,但其实还是很陌生的。

再抬头的时候,许先生早将头转了回去,向着大家侃侃而道:“其实正如大家刚刚所评论,天下已定,皇上自要以文治国,大儒们便定了这两个字由丞相送了上去。只是改元虽易,可真要实行起来却难,是以我辈尚需竭心尽力,编定五经,辅佐皇上治理天下。”

大约是中国的文人都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是以大家便慷慨激昂地聊起了天下大治之盛况。素波看平时寡言少语的叔父也在其间听得津津有味,便悄悄地坐到何老太太身边。

到了晚上,叔父又说了一则新闻,“听说正旦那天丞相上朝贺岁,见到大病初愈出来参加朝会的胶东王,思念女儿,伤心不已,便提出将胶东王接到文澜阁读书,皇上便也答允了。现在胶东王已经被接到了相府,过些天就到文澜阁里读书。”

“胶东王?”

“就是静妃的儿子,先前他一直病着,好多年没出过内廷,是以大家听了都觉得生疏。”

提到了静妃,素波就明白了,“原来是丞相的亲外孙。”

关于皇家内帏的小道消息,在什么时候都是坊间最喜闻乐道的,还是穿越到这个时空不过几个月的素波在进京的路也听到不少,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静妃的故事。但是到了丞相府中却再没有听过。

第13章静妃传闻

当今的皇上还没做皇上时,不过是寻常人家,一日在陆相家——当时的陆相当然也不是丞相,而是不大不小的世家家主,不过要比皇上家富贵很多——遇到了陆相的长女,一见倾心,遣媒求娶。

那时的陆相一眼看出皇上非寻常之辈,便立即允婚,贴了不少的嫁妆把女儿嫁了过去。可就在他们成亲不久,时局大乱,皇上便抛下家小参加义军,很快斩露头角。后来皇上遇到了邓太尉——当然那时邓太尉也不是太尉,而是前朝割据一方的大将,两军最终合为一支,又用联姻的方式加强了彼此的关系,皇上再娶了邓太尉的女儿。

此后皇上打下大半天下,真正登基做了皇上,到了封后的时候,便有些为难,陆相的女儿是原配妻子,可邓太尉的女儿也是明媒正娶的;陆相自皇上起兵后就一直追随皇上,辅佐有功,可邓太尉带兵攻城掠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两个女人,也都各自生了好几个儿子,又都贤淑良善,品性高洁,堪为天下之母。

于是,为了册封谁做皇后,朝中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听说还差一点儿在朝堂上打了起来。就在这时,陆相上书坚决请皇上封邓太尉的女儿做了皇后,而他虽居丞相之位,却愈发谨慎,从不贪功揽权,折节下士,只以辅政修书为已任。

邓太尉的女儿做了皇后,她生的皇长子便也被封为太子,另外几个儿子也都各自封王。而没能封后的陆氏只能屈居静妃之位,更不幸的是她生的皇二子和皇四子陆续病死,两年前她也一病不起,只留下小儿子皇六子,也就是如今的这位胶东王。

在进丞相府前,素波还听有人谣传静妃和她的两个儿子都是被邓皇后害死的,自然也有人不信,因为邓皇后是有名的贤后,待所有皇子皇女如同已出,陆妃所生的长女清河公主与她形同亲生母女,出嫁时的排场要比陆皇后娶儿媳还要大,而赵美人所生的皇七子也活得好好的,又封了长沙王。

不过,自从进了丞相府,素波就再也没听到关于静妃的任何传言了,陆家对于静妃的遭遇并无不平,时间一久,她也将这些不关自己的事情都扔到了脑后,因此初听到胶东王的名号一时并没有想起他是静妃的儿子。

现在想起来,更觉百姓的传闻皆是空穴来风。陆相对胶东王如此疼爱,哪里会让女儿和外孙被害死呢?要知道这个时代儿童夭折的比例相当高,就是邓皇后的亲生儿子也没能全部养大,静妃的两个儿子病逝、小儿子病弱也不奇怪。

但是素波也有些疑问,“皇子不是有皇子府的吗?为什么住到相府里呢?”

徐叔父笑道:“前朝时除了太子居于东宫以外,其余皇子略大一些就都不能住在宫里。可本朝初建,规矩便没有那么森严,不只胶东王,便是皇后所出的河间王、江都王和赵美人所出的长沙王都住在宫里。胶东王一直病着,自然更不能出宫建府了。至于皇子到外祖府中读书,前朝倒有先例,没什么特别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