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各自落了座,梅娘带着虎子去了女眷的席位——其实虎子这么大的小孩儿倒也能上正席,但谢良钰了解他得很,这小子恐怕对席上美食和小伙伴们的兴趣更大些,肯定不愿意跟他在前面拘着。
因此,携家带口来到这里的小谢相公,最后仍是落得个形只影单。
此刻还没开席,围坐桌边的人大多是旧识,彼此之间热闹地交谈着,谢良钰找了个算得上熟识的圈子,自然而然地融了进去,大多时候只听着,偶尔适时插上一句,不知不觉就成了引导话题的中心。
“咱们安平可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有位学馆的先生感叹道,“自从三月前那事……全赖明大人理政井然啊,到得年根儿底下,百姓是愈发富足安逸了。”
“是啊是啊,近来明显各地客商也多了许多,随意上集市一趟,能见着许多外地来的新鲜玩意儿呢。”
大齐商人的地位并不算低,许多官员甚至皇族自己虽不经手,但都有信任的人经营着铺子,譬如说那位原本一直庇护着叶将军,在民间官声颇隆的张阁老,手底下的铺子便开遍大江南北,每年笔笔雪花银滚滚而来——他倒是不贪|污受|贿,自个儿家里赚的钱就快赶得上国库了。
而此时的大堂里,就坐了不少身穿绫罗绸缎的大商人,都是本地富户,每季往衙门里送大笔银子的主。
谢良钰微笑着饮了口温热的红茶,目光一转,却忽然一愣。
“那位……”
他有些迟疑地问身边另一位书生打扮的男人,“可是教谕大人?”
“嗯?”
男人也跟着回过头来,只见一位长相方正,连胡子都留得方方正正的中年人正在往楼上而去,身边也跟着几个人。
“啊,确实是郑大人。”
他这么一提,有好几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这一桌子上坐着不少秀才,都是县学的生员,对于管理这一块的教谕大人,自然再熟悉不过了。
教谕是县一级管理学政的学官,别的不说,童生们想要参试,多要托教谕寻资深秀才作保,除此之外,县学的生员名义上也都归教谕管辖,而每年的学祭,自然也由教谕一手操持。
身在这个位置上,虽然不如县令身边油水充足,但若是个会钻营的,能在名声清贵的同时让自己也过得滋润,着实是个肥差。
而谢良钰之所以对本地学官如此关注,只是因为……
他的目光落在了跟在那个中年人身边的两个年轻人身上,其中一位身量挺拔,面容清俊,眉宇间却萦着些忧郁,谢良钰注意到,他踏上台阶的时候,脚步竟也似有些不便。
……嗯?
他愣了一下——根据旁边人们的小声讨论,他约莫能猜出,这应该正是原本与梅娘定亲的那位教谕家的庶幼子。可好像没人说过,这位少爷不良于行啊?
谢良钰心里一顿,莫名感觉哪里不太对。
“最近教谕家里可热闹呢。”
有人小声笑道,几个消息灵通的秀才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有不少人低低笑起来。
谢良钰皱起眉——他那种总是很准的不妙的预感又来了,连心跳也莫名加快起来。
“君子勿妄言呢,”
不过,某些习惯了装相的人心里虽然有些焦急,面上却不显,甚至轻笑着那指节敲敲桌子,轻声提醒同桌的人,“仔细教大人听见。”
“谢兄多虑了,”
果然,马上就有人嬉笑着接上来,“这事儿学宫里还有哪个不知道的,也就是你两耳不闻窗外事,才错过这么大个笑话。”
谢良钰微微一笑:“在下可还没资格上学宫去呢,消息自然不若各位灵通。”
好几个人都是一愣。
这个谢山堂,和上岁案首叶审言一起,日日与他们这些人混在一处,参加诗会、纵论时事,学问做得很深,隐隐甚至有在小团体里称首的架势,谁还能记得他还没能考取功名呢?
听说似乎是孝期刚过?倒也没差——凭这位的本事,待明年高中,定不是问题。
坐在谢良钰旁边的人含笑解释道:“你不知道,郑大人家里可闹出个大笑话,那位——静渊兄,几月前新婚,你总知道吧?”
他说的正是那个原本跟梅娘订婚的年轻人,在郑家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庶子,据说其母貌美,很受郑大人宠爱。
谢良钰却骤然愣住了。
“等等……”
他一时甚至忘记了控制表情,“你说他叫什么?”
“……静、静渊兄?”
对方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郑兄单名深,字静渊,怎么了吗?”
郑深,郑静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