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多来,这个巨大的问号,悬于所有宸昆员工的心头。
TermSheet(投资意向书)收了很多份,谈判团队也是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都记不清换过多少拨了。
就是没有一拨成功的。
又是周一的例会,公司高管们也终于沉不住气了。轮到钱总发言时,他气馁地提出放弃,“C轮融资就算了吧。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看不到一点点希望。有这功夫,还是提高提高产能吧。”
钱总在公司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说出的话,往往能代表公司高层们的共同心声。
对于他此言背后的动机,唐以微多少能猜到一些。
他是公司创立初期的元老,手里自然握有期权,随着公司不断壮大,A轮、B轮融资后,他持有的股权不断被稀释,那种感觉就像从他口袋里往外掏钱一样,让他不爽。
所以唐以微完全能理解。
但是要想把宸昆科技这块蛋糕做大,经历几轮融资、股权稀释是必由之路。
钱总作为公司元老,有如此负面情绪,说出如此目光短浅的话,唐以微却并不想出言苛责他。他是个外行,一切源于他不熟悉融资游戏规则。
唐以微向来喜欢用数据说话:“与天使、A轮、B轮不同,C轮往往预示着更大的融资金额,也预示着更大的融资难度。创投圈有个创业魔咒,叫“C轮死”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所谓“C轮死”
,就是说90%的B轮公司拿不到C轮投资。2017年创投圈给出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1000个种子轮创投项目,最后拿到C轮的只有2。5家。”
何其残酷!
“所以说,C轮是理性的,也是成熟的,它即考验融资人的实力和盈利能力,也考验投资人的眼力和定力。”
每一轮融资过后,下一轮融资的难度,都呈几何式增长。创投圈没有慈善家,能混到C轮的公司都是行业的独角兽。
这是一组真实的、也令人信服的数据,高管们当然无话可说。
说完了C轮的难度,接下来就是钱总的股权稀释的忧虑,当然这应该也是公司内部众多高管的忧虑。
唐以微派出了一颗超大定心丸,“钱总,你的期权是在公司创业初期,一共是5%,A轮融资后变成了2。5%,B轮融资后变成了1。25%。从表面上看,你的股权是稀释了,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公司创业初期的每股估值是2。5元,而最近洽谈的投资人几乎都给出了每股18元的估值,也就是说估值增长了接近7倍。”
唐以微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写下了一组更直观的算式:即最早持有公司期权10000股,虽然目前已经稀释为2500股,但是总估值已经从最早的2。5万元增长为4。5万元。
重头戏还在后头。
唐以微说:“创投圈还有个笑话,说如果将企业融资比作可怜兮兮的单身狗找对象的话,那么……
种子轮=对她有感觉。
天使轮=疯狂追求她。
A轮=确定恋爱关系。
B轮=成功牵手。
C轮=成功接吻。
D轮=成功同居。
上市=成功结婚,迎娶白富美。
为着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会议室里爆发出笑声,原本沉重的气氛成功扭转。
略一停顿后,唐以微继续:“根据我们公司的发展速度,我可以很负责地说,肯定不会走到D轮融资,最近我也已经开始准备上市申请材料。”
“大家可以设想,已经走到C轮了,距离公司上市还远吗?而依据我多年的上市审计经验,我们公司一旦上市后,到了二级市场,以目前每股2。5元的年报业绩,完全能支撑起一百元以上的股价。”
算式谁都会做,高管们默默一计算后,都热血沸腾了。公司一旦上市,在场的每一位都跟着成千万富翁,怎么不让他们兴奋。
如果将开会前的高管们比作一只只瘪气的气球,那么此刻无疑都恢复了最饱满的状态。
散会后,人很快走光,会议室里只剩下赵景宸和唐以微。
一个悄然竖起的大拇指,不足以表达赵景宸此刻的心情。他觉得,她就像个救火员……不,绝不单单是个救火员,还是一个优秀的维修员,因为她总能将危机化为转机。
古语曰:化干戈为玉帛。
赵景宸四下观察过后,一个吻出其不意落在唐以微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