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书生倒是个慢性子,解释道:“他就快断气了,可于伯却不愿救他,除了这么做,我还能如何?”
刘颖忧心地看了那人一眼:“可是,他不是说没找回那个锦囊就不愿来就医吗?”
“颖妹糊涂,他伤得那么重,如今把他杀了他都不知道是自己如何死的,想救他还不容易?”
他低声道,“再说,你我好不容易才将他从小北山给救了回来,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送你?”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反正那锦囊我也找到了。”
她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苏蔷,沉思了片刻后又问他道:“那你在这里跪了多久了,于伯到底是什么意思?”
书生道:“我已在这里跪了大半个时辰了,原以为只要乡亲们都来了,于伯再是铁石心肠也会不好再见死不救的,哪知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并没有心软的打算。好生奇怪,以前于伯也未曾如此过,他以往不是只对那些小伤小病才置之不理吗,怎么这次如此狠心?难道此人的来历当真有什么蹊跷吗?”
刘颖轻轻咬了咬唇,又转眸往苏蔷站着的方向瞧了一眼:“无论如何,必须要救醒他。”
书生顺着她的目光留意到了苏蔷,疑惑问道:“那位姑娘是什么人?颖妹认得她?”
“她是什么人并不重要,”
刘颖看着躺在担架上已奄奄一息的男子,忧上眉头,叹道,“但希望她能改变于伯的心意。”
第120章萍水相逢(四)师父
围观的人不仅没有离开的,反而越来越多,虽然期间也有人因为看不下去而进屋子里去劝于伯发发善心救一救那个濒临死亡的人,但皆被他又给轰了出去。大约一刻钟后,于伯许是当真动了怒,放出话说若谁还敢在他家胡闹,以后就莫想再找他来瞧病,于是这话刚一传来,原本兴致昂扬地瞧热闹的人们便纷纷散去了,片刻间,整个院子除了苏蔷之外,便只剩下了刘颖、书生、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的伤者和一人不病全家安好留下来继续围观的何大勇。
见人群都去远了,苏蔷才决定去拜见于伯。
在进屋之前,她答应了刘颖会尽力劝说于伯对那人出手相救,并将她包着那梅花锦囊的绣花丝帕给了她。
经过那副担架的时候,苏蔷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只见脸色苍白他虽然在昏迷之中,但眉目紧蹙双唇发紫,在如此阴冷的天气下额头都冒着涔涔冷汗,显然伤得极重,心中亦是不忍。
但就在她即将走过那担架的瞬间,她似乎看到了那人的眼睛突然动了一动,好像是睁开了一条缝,可再看时,却见他仍紧闭着双眼,只当自己看错了。
于伯的门本是关着的,但就在她走到离堂屋只有几步的距离时,门突然被打开了。虽然仍然看不见里面的人,但苏蔷却突然明白过来,于伯之所以放话说若谁再继续看热闹便不给谁医病,应该是为了给她进来的机会。
她走到门口,才看到一个坐在一张矮凳上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捧着一个笸萝挑拣其中的药材,身边的两个矮凳一张空着,一张放着一个盛着清水的瓷盆,盆沿儿上搭着一条脸帕。
那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面色红润目光矍铄精神抖擞,见了她后也不问她的来历姓名,只慈祥地招手让她过去,声音洪亮有力:“小姑娘,你先等一等,待我将这些草药处理好了咱们再好好说说话。”
苏蔷应下,老老实实地坐在他身边看他拾掇草药,直到他放下手中的笸萝时才微微侧了身,将脸帕放在瓷盆里湿了湿后双手递给了他。
于伯拍了拍手,对她十分满意:“阿宣这孩子果然样样都好,连看中的姑娘都与他一般聪明懂事。”
苏蔷双颊微红,谦恭道:“第一次见于伯便如此夸奖晚辈,那晚辈以后岂不是只能一直如此聪明懂事了?是”
“丫头你就放心吧,阿宣这小子平日里看起来精明果断,但对男女之事却是闷头闷脑一根肠子,既然他看上了你,莫说你以后不再聪明懂事,即便你以后不再是个女子,只怕他也会对你念之不忘思之如狂!哈哈哈……”
他边说边笑,甚是开怀,“以前他有一次半夜跑了过来,着实把老朽我给惊了一跳,还以为是晋安城出了什么天大的变故,哪知他竟说他有一个喜欢的女子,想送给她一件礼物,但又担心旁人知道后会于她不利,所以不知如何是好,特地跑来问我。老朽第一次见他的脑子如此不开窍,小丫头,你猜老朽给他出了个什么主意?把”
苏蔷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她头上戴着的梅花簪子,正是云宣从乾州回来时送给自己的那一支,而且她记得当时他说他还给明镜局的每个人都送了一件礼物以作明镜局替白秋洗清冤屈的谢礼。
“老朽告诉他,你可以浑水摸鱼,给所有可能知道她收到你礼物的人都送一份礼,如此一来,那位姑娘自然也能理所当然地收到你的礼物了!”
言及好笑之处,于伯拍腿大笑,“你猜怎么着?那个傻小子竟当着认为老朽的法子极妙,千恩万谢地就回去了。后来他再来探望我,提来的酒就从原来的两坛变成了一坛,还说等领了俸钱就补偿于我,老朽那时才知道那个败家的混账小子竟当真花了攒了几年的俸银买了几十份礼物,穷得连下次馆子都得靠蹭!小丫头,你说他……唉,等一下,小丫头,你收到过他送的礼物吧?”
一直默然听着的苏蔷听到兴致正浓的于伯突然问她的话,一脸茫然又伤心地摇了摇头:“没有,他并未送给我什么礼物,会不会他对于伯说的那个喜欢的人并不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