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刀塔传奇大炮 > 第1章 胡适的贵人(第1页)

第1章 胡适的贵人(第1页)

对民国的风云人物有一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傅大炮便是傅斯年。

傅斯年,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书香之家,初字梦簪,字孟真。

是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

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也是“五四”

游行队伍的总指挥。

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1945-1946)和台湾大学(1949-195o)校长。

傅斯年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在他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中,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o余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傅斯年的主持下,我国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殷墟甲骨掘。先后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

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整理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他的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正》《古代中国与民族》。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由于天生聪慧,年幼时被称作神童。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的任状元,因为傅斯年杰出的一生,也被誉为傅家的第二位状元。

傅斯年还有个名字叫傅老虎,一介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大炮”

“老虎”

呢?关于这一点,笔者在以后的章节会作出交代。

1917年的北京大学可谓春风激荡,正张开双臂迎接自己的黄金时代。而这黄金时代的开创者,被北大人公认的我们永远校长的蔡元培,此时正大刀阔斧对北大进行改革,求贤若渴。

陈独秀被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后,他马上向蔡元培推荐了胡适。蔡元培也读过胡适的多篇文章,特别是开先河的《文学改良刍议》,对胡适可谓是惺惺相惜,两人一拍即合。

而此时身在美国,基本完成学业的胡适,接到北大任教的邀请,正求之不得。他匆匆忙忙告别恩师杜威,离开纽约,以洋翰林(博士)的身份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1917年9月21日,北大正式开学。

当年的北大,还在景山东街,即是马神庙的“四公主府”

。第一院沙滩的红楼尚在建造中,第三院的译学馆是大学预科。文理本科全在这马神庙的“四公主府”

这里的正门尚未落成,平常总是从西头的便门出进。进门往北一带是讲堂;往东一带平房是教员休息室,每人一间,人们叫它作“卯字号”

字号里聚集着6续进入文科的许多名人。其中有两个老兔子和三个小兔子的故事。前者指的是陈独秀和朱希祖,他们二人是己卯年(1879)生的“老兔子”

;后者指胡适和刘半农、刘文典三人,是辛卯年(1891)生的“小兔子”

。胡适当年还不满26岁。

1o月1日,北大正式开课,胡适讲授中国古代哲学、英文学、英文修辞学3门课,每周12个小时的课程。

刚到北大的胡适,虽然由于提倡文学革命而声誉鹊起,但要在国内的最高学府站住脚跟,却并非易事。当时的北京大学是以浙江人为主的留学日本的章太炎弟子的天下。从旧学方面讲,太炎弟子们大多有所专攻,非胡适所能及。

胡适到北大先面对的不仅仅是北大教授们学术上的压力,更重要如何在课堂上让北大的学生信服满意。

据当年北大学生回忆,胡适到北大后不久,曾在大礼堂讲墨学,“反应不甚良好”

。而初到北大的胡适,偏偏要讲中国哲学史,这难免引起学生的怀疑:“他是一个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里来讲中国的东西?”

当时,很多的北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就连对胡适很有信心的校长蔡元培,也是担着一份心的。

在北大登台讲课的头一天晚上,蔡元培来到胡适家。起初胡适不晓得蔡元培的来意,一个劲地说东说西,蔡元培只是耐心地倾听着。

后来,胡适意识到有点诧异,于是想停下来问蔡元培找他有何事。还没等胡适开口,蔡元培就起身告辞。

走到门外时,蔡元培忽然在黑暗中停住,对胡适说:“我聘你到北大来,就是信任你。”

说完这话蔡元培就走了。

胡适在原地站了一会,终于明白原来蔡校长是来给他打气鼓劲来了。想到这,胡适的眼睛湿润了。于是他回到室内,将第二天要讲的课又温习了一遍。

之前开这门课的是陈汉章,他学问渊博,但过于迷信古书材料,从伏羲开讲,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洪范》。

胡适则不同,他新编的讲义,第一章名为“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用他认为可靠的《诗经》作为时代说明,抛开尧舜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简言之,哲学的任务和目标说到底,就是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研究哲学的前提是真相。也就是说研究古代哲学,必须是有相对可靠资料确立的,我们曾经真实经历了的历史。如果把假说,传说,甚至一些在逻辑上根本不能存在的神话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哲学肯定是靠不住的。

可见,胡适这种“截断众流”

的做法,在中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