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传奇百区大炮是什么 > 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第1页)

第37章 王懿荣与甲骨文(第1页)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迁的“中央史语所”

刚刚就绪,傅斯年即增派李济前往主持对殷墟遗址的科学掘。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现于二十世纪初,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共经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对殷墟遗址的科学掘,这至今仍被看作中国最重要的考古现之一,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开出新天。对殷墟遗址的科学掘,从根上说,源于一个叫王懿荣的清廷官员在自己吃的中药上的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的京城,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正躺在病床上。近日身染疟疾,病情时好时坏,四处求治未果,让他不免有些焦虑不安。这时他手里正拿着一剂药方,是一位友人探得个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的方子。王懿荣平素略通医道,现药方中一味“龙骨”

,从未听说。随后经四方打听,说只有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鹤年堂药铺才有此药。待家人将药抓回来,好奇地打开药包查看何为龙骨,原来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骨片。本为金石学家,精研铜器铭文之学的王懿荣现,有的骨片上有许多非常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体又非籀非篆。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一时难解。为一探究竟,他派人赶到鹤年堂,选了文字较鲜明的全部买下。并许诺,再得了有字的龙骨,将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这一天,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一干人等,携带现的“龙骨”

至京师,遂被药肆掌柜引荐到王懿荣府上。王懿荣视为珍宝,以每板银二两如数收购,并让范氏等人铺纸研墨,为每人写了一副对联或条幅以示感谢。光绪二十六年(19oo年)春,范维清又带来了八百余片“龙骨”

,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后又有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片片有字,王懿荣亦全数购下。于是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纷纷携之登门,时不多久,王懿荣已收“龙骨”

达一千五百余片。庚子一九零零年春,范估又以八百片售于王懿荣,其中一片是全甲的上半,刻五十二个字。接下来,王懿荣对“龙骨”

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使他不难了解了这些“龙骨”

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一现使王懿荣惊喜不已。于是,至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被现啦!王懿荣(1845-19oo),字正儒,一字廉生,原籍云南,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生性耿直,号称“东怪”

。祖父王兆琛,为经魁、二甲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拔贡,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四川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为著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光绪五年,王懿荣中举,次年连捷二甲第十七名进士。朝考一等第三名,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河南乡试主考、翰林院侍读并署南书房行走,旋又补汉日讲起居注官,,此时的官职为——国子监祭酒。从此,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府上,便常常高朋满座。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板、兽骨在京师学界名流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三千多年前的“神”

物。王懿荣不满足于此,决定追根溯源,最终现甲骨产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原来,小商屯的村民们经常在种地时掘得这些刻有明显“符号”

的骨头,他们现这种骨头有止血作用,治疗外伤疗效尤佳,因此便收集起来卖到药店,并猜想这是古代龙的骨头,因而称之为“龙骨”

。千百年来,被吃掉的“龙骨”

不知有多少。甲骨文继而殷墟的现,轰动了整个世界。王懿荣不仅第一个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在很大程度上终止了“人吞商史”

的悲惨。经后来的研究证实,王懿荣对甲骨文字最初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其实,他能有这样的伟大现,也并非完全是偶然。现甲骨文时,王懿荣已经五十五岁。早在他未中进士前,受其父亲影响,酷爱研究金石文字学。“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的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收集珍藏。鉴赏之余,爬罗剔抉,钩稽年代,补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多有创见”

。其“好古成魔”

,有“书墨之癖“。正如他在一自嘲诗中所言:“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近代金石学家吴士鉴在《王文敏公遗集序》中说:“鉴别宋元旧椠,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

在王懿荣现甲骨文之前,他已著有金石文字方面著作,如《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残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共计三十余种。与翁同龢、盛昱、张之洞、孙毓文、刘鹗等人讨论金石文字之学通信达五百余封。此时,王懿荣已三任国子监祭酒,时称“太学师”

。《清史稿?王懿荣传》中说:“既回翔三馆,绵历十年,中朝言学者,自吴县、常熟外,惟公风采隐然,负时重望。”

又曰,“懿荣泛涉书,嗜金石,潘祖荫、翁同龢并称其学。”

光绪二十六年,即王懿荣现甲骨文后不到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文武大臣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则收拾行装,决定西狩。名义上是打猎,实则逃跑。既然要跑,也得找个人抵挡一阵。慌乱中,一介书生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临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研究的甲骨文,仰天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八月十四日,北京已是一片混乱,王懿荣在团练局指挥部分团勇作最后的抵抗。下午城破时,他又组织团勇“以巷为战,拒不投降”

。当得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已逃出北京城时,他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

‘写罢,将笔一掷,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

,遂率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壮烈殉国。在现甲骨文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国家政。协的一位官员评价:“现甲骨文,肯定了商代的存在和年代,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王懿荣是公认第一位现人,本世纪初历史学家对商代研究,概基于此,成为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起点……”

历史不应该忘记王懿荣先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