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夏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
袁崇焕等率众固守,城得保全。五月十一日,后金军直抵锦州,四面合围。巡抚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到后金军后,再遣水师东出相牵制,尤世禄、祖大寿等将要出动时,后金军已抵达宁远城下。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而尤世禄、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战死,仍力战不退。后金军于是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后金士卒损伤无数,锦州终不可破。六月五日,后金撤军,史称“宁锦大捷”
。
就这场宁锦一战基本上是把之前一直颓势的大明士气拉上了一丝,让大明从萨尔浒之间以后就一直势如破竹的后金兵力下终于喘过了一口气。
在宁锦之战的前一年还有一个宁远之战,天启初年,后金军继沈辽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北镇)等4o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后来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明朝放弃。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6万人(号称13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直『逼』宁远。袁崇焕临危不惧,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袁崇焕使用西洋红衣大炮,杀伤后金军甚众,后金军伤亡甚重,被迫撤军。努尔哈赤因此役兵败,又被袁崇焕从城楼一炮碎片击中,悒郁疽,不久病卒。这也促使了皇太极的即位。
不过这一战说是大捷其实真的是夸大其词,袁崇焕避而不战,以明军野战短兵不利为由,退守城中,仅仅只是杀了三百多人。
而不过这也是历史很有名的袁崇焕用红衣大炮从城楼上一炮打死了军阵里的努尔哈赤的一战,也是袁崇焕真的出名的一次。
但是说到明朝争议最大的袁崇焕是大汉『奸』还是忠臣?这一点是王辰不得而知,后世上对两点的看法都各有争论,而王辰是偏向于袁崇焕是『奸』的。
而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他与后金私自议和,丁卯不援朝鲜,擅杀『毛』文龙,瓦解东江军,皇太极入寇时,遣散蓟州援军导致后金军直扑京师。事实俱在,被后来的崇祯杀的不冤。即使我们不做诛心之论,但是他这些事情都已经在板上钉钉的,之前魏忠贤说他雄才大略是有,但是太刚愎自用是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特别是他的议和政策,那是真的丧心病狂,在明军主力被困朝鲜的时候,他只是派兵去后金阵地议和,不顾前线朝鲜和明军人民的生死,而且他还在多次后金建奴大军『逼』城的情况下,他还是用喇叭在关宁军的军阵里高呼议和。
还有他在与对金战事最紧的时候杀了『毛』文龙,这真的是被狗血淋了头啊,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在敌军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己起内讧,这点也是后面说他和皇太极有勾结的重要依据。
他没有在辽东的时候,辽东人民那么饱受着建奴的铁骑被沦为两脚羊,但是在袁崇焕来的以后生活没有好,反而更加的悲惨。
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这段时间,『毛』文龙治下的东江镇应该是历史上最舒服的时期。有着充足的粮饷,没有对外战争。
辽东东江人民在袁崇焕的治理下,有理由在这段时间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然而,当我们打开历史文献时,历史事实却无情地告诉了我们相反的事实。
“山坳僻处之间尽是白骨成堆,肝肠余汁,惨莫惨于此,痛莫痛于此,内地尚作观望,恬不忧愁”
《东江塘报》天启七年
“臣实为受国厚恩,不忍卸担,自矢戮力以完辽事,观今三月将尽粮未来一粒,饷未到一分,啼号疾病,白骨满沟,而犹中哓哓污臣者不止,臣亦何苦恋此绝岛,而招人污蔑之毁也。”
《崇祯长编》『毛』文龙疏,崇祯元年三月
按照袁粉们的说法“『毛』文龙大帅治下的东江镇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这段时间,不仅不是富足安详,反而出现了饿死遍地白骨盈沟的大饥荒!由于这两份文献并非朝廷文官造谣诽谤『毛』文龙,而是来自《东江塘报》和『毛』文龙自己的奏疏,所以其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
是不容置疑,这是在催饷,登莱文官集团在天启七年末崇祯元年初几乎卡死了东江军。
本来那点粮食就不够吃,天启七年,在朝鲜的屯田被毁,半个朝鲜被女真破坏也买不了粮食,随后仅有的登饷登莱文官漂没迁延,『毛』文龙催饷催粮,着急之处当然要往惨里写,难道写本部粮草富裕,兵强马壮,登莱今年不用送粮草来了?
虽然是夸张的笔法,但是终究不离事实东江军的饥荒到底有多惨,“食不充腹,衣不蔽体,空拳赤足”
,“白骨盈沟,饿殍满道”
……朝鲜方面记载『毛』兵饿死,僵尸相枕云。(仁祖实录卷十四),然后怎么办呢?
“……许多人命,将骈就饿死,至于相食,恳乞粮。以赈垂死。且言标下二十将官,各领三千众,宣川,郭山,定州、嘉山等处,弥张闾里,讨食于丽民……”
《仁祖实录》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人命,这其实从袁崇焕议和的态度就已经决定了这些惨痛的未来。
显然那时候『毛』文龙也不是什么好鸟,他跋扈恣肆,无视制度,视东江军为己物,『性』格恶劣,忘恩负义,与同僚关系很差,在东江军内部培植私兵,公然搞区别对待,私自进行走私贸易,公然赖账,坑害商贾,还重度压迫朝鲜,使得朝鲜在边受后金的压迫下还在受着他和袁崇焕的欺压,这也是最后为什么朝鲜恨大明,最后还反戈一击的原因。
其实当时的几个大将也都不是什么力挽狂澜的将士,祖大寿当天下勤王之时以袁崇焕下狱为理由,公然脱离岗位,率军东归,放在万历以前,这一个行为就足以扣一个拥兵自专,威胁朝廷的罪名,杀他十遍都够了。
当王辰见到袁崇焕的时候,是在二十二天以后的锦州城里。
其实此时的袁崇焕是一点都不年轻了,他已经有四十出头了,但是为什么魏忠贤说他太年轻那,那是因为他确实是一个纸上谈兵空,有雄才大略的“年轻人”
。
喜欢剑入春秋间请大家收藏剑入春秋间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