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皇位竞争中,本来呼声最高的也还是司马奕,先帝无子嗣,他是先帝的亲弟弟,于情于理,都该继承皇位的。司马昱和桓温,却有心
要争一争。司马昱原以为,以桓氏如今的势力,当是有七分胜算的,却还是低估了他们的对手。
他心中一直有个心结,桓姚这样美好的女子,原就该享有天下最高的尊荣。更何况原本桓温是要将桓姚许配给东海王的。只不过,当时东
海王不识抬举,不肯废黜嫡妻,这才一直僵持到了去年中秋之后,被他抢了先。若没有他横插一杠,东海王后来见到桓姚,必定就是另一番光
景了。他原以为,东海王能给桓姚的,自己也能,却终究事与愿违。
如今东海王登基,桓姚本是能做皇后的。跟着他,却只能让她屈居在王妃的位置上。每每想到此,他就觉得对不住桓姚,也深恨自己的无
能。
桓姚一听,结合前几天打听到的消息,也大抵明白了司马昱的意思。原来这些日子,他是忙着夺皇位去了。
“夫君,你不必如此伤怀,我又不在意这些。”
桓姚主动反握住司马昱的手,温柔地安慰道,“虚名累身,你对我好,便比什么都强。”
司马昱听了桓姚的话,心中稍微好受些,这才在桓姚的安排下,沐浴梳洗了上床歇息了一夜。
除夕宴上的争锋,让司马昱很是担心桓姚在参加庾氏册封大典时会被刁难,于是依然想借故让桓姚不去。桓姚却觉得不妥,还是去了。历
史上的晋废帝似乎在位有五六年,虽然不知道当下还会不会如此,但她总不能一直避着不见庾氏。她是辅政大王的王妃,地位其实也并不比皇
后差多少,庾氏就算想为难她,也得顾着分寸的。
司马昱的担忧其实很多余。这册封典礼也是庾氏的大日子,要接受很多公主命妇的参拜,其实顾不上怎么为难桓姚。事实上,她也顶多就
是比别人在殿上多跪了片刻而已。
过了此一事,司马昱便又闲下来了,每日除了上朝,大多数时候,还是待在府上,和桓姚一道,论诗,品茶,赏画,倒是很快就忘记了夺
位失败的挫败感了。他自己都道,这日子,真是赛神仙。
不过,好景不长,三月底,北方边关便传来消息,秦国与燕国十五万大军压境,分别从东西两路,以南阳郡和淮阴为突破口进攻晋朝。
自从先帝病重开始,北方两国便一直在打着这个主意,可说是蓄谋已久。燕国国内如今矛盾重重,必须以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而秦
国的大部分疆域都属于苦寒北地,对南方晋朝所占领的大片物产丰饶的肥沃土地十分眼馋。再加上晋朝北部桓氏一族的日益壮大,也让两国如
同芒刺在背,是以,互派使者商议以后,决定联合出兵,攻打晋朝。
这个消息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几十年前被北方蛮夷从中原一直撵到江南的建康士族们,对北方骑兵的剽悍心有余悸,两大敌国联合,
十余万军队直压边境,让许多人都惶恐不已,连惯有的游乐宴饮都少了许多。
朝堂上,也为抗敌主帅和将领的安排展开了新一轮的争论。
尽管桓温此次扶持司马昱上位的计划失败,但由于其原本势力的庞大,即使新皇登基,也并未受到太多削弱,依然被敌对派们深深地忌惮
着。于是,王谢庾殷等世家之所以与桓氏对峙不让,还是为了牵制和削弱桓氏。
不过,战事紧急,再加上桓温本人在京中坐镇,这次争论很快就拍棺定案了。两方各退一步,以淮南郡附近的八会山为界,西边由振威将
军桓歆为主帅,统帅所有兵力,东边包括徐州在内的所有军队,由平北将军郗愔出任主帅。两方相互配合,平起平坐,共同对敌。
两个主帅的布置,不过是江南士族们为了极力保全徐州和青州幽州等重镇的兵力,暂时看来,目标算是达成。不过,他们内耗桓氏的人员
安排却落了空,桓歆这头让他们忌惮不已的猛虎,在战争的开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打下了反对派,趁着这次战争的机会,将整个桓
氏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收拢在了手中,委实出乎所有人意料。
一场数十万人的宏大战事,就这样在北方边关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但遥在千里之外的建康,许多争斗和恩怨,却并不因为战争就平息了。
原本此次争夺中,桓熙和桓济没捞到桓氏主帅的位子就已经让南康公主很是不满了,却没想到,桓歆竟然在战争的一开始,便把他的两位
兄长和叔父们排挤出了主战场以外,剥夺了他们手中的绝大部分军队领导权,只剩个虚衔。
可就算他如此张扬跋扈,桓温却毫无微词,只认为他那三儿是在统一军心,做得对极了。南康公主如今也算看明白了,桓温这个负心人,
说什么将来手中一切都留给她的两个儿子的话,全都是骗人的,或许他心中的继承人,一直就只有桓歆这个小杂种。可叹的是,对于南康公主
来说,桓歆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在她的掌控范围内,如今更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眼睁睁看着桓歆日渐强大,她简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此时,司马道福再次找上门来与她谈起了合作。
不管两人以前有什么恩怨,如今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