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本将军的军令传的不够清晰?”
袁术瞅着济北中尉,脸色阴沉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际,压抑得整个大帐都喘不过气。
“袁将军索要三日军粮,济北听得清清楚楚。”
济北中尉一点都不惧袁术,朝袁术拱拱手,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
“那为何只送来一日军粮?不知延误军粮,合族当诛吗?”
袁术盯着济北中尉,语气冰冷地不带一丝温度,大有一言不合,立斩于帐下之意。
“将军乃青州官员,为青州剿匪,所需粮草自然由朝廷解决,要么青州自行解决,济北乃兖州治下,没有义务为将军筹备粮草。”
中尉无视袁术的杀机,反而上前迈了一步。
“即便如此,出于仁义,我济北还是从百姓所剩不多的过冬之粮中,挤出一日口粮劳军,将军还有何不满?”
中尉的质问,袁术怔住了,杨弘、俞涉也怔住了。
出身“四世三公”
的袁术要粮,还讲规矩?
能让你出粮,不是给你脸吗?
袁术当然知晓粮草得自备,但他为了路上轻便,自行舍弃了辎重,想仗着四世三公的世家名头,一路就食于地方。
本来屡试不爽的这一招,居然到了济北不灵了,人家不买账。
“呃,这……”
袁术招摇撞骗干不下去了,被人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顿时恼羞成怒,手紧握佩剑柄,正欲起身,准备耍横难。
见情况有些不妙,杨弘连忙起身安抚袁术,并为袁术全回面子。
“一派胡言,剿灭青州黄巾,不仅仅是青州之事,也是兖州之事,让济北提供粮草,朝廷也会赞成;莫非,济北不是大汉的疆土?莫非,济北欲掣肘青州剿匪乎?”
道理讲不过时就讲大义,对于谋士们来说,这是拿手戏,作为袁术长史的杨弘,这种技能还是不缺的。
“借国家大义,欲先声夺人,玩偷梁换柱?”
中尉嘴角微撇,目光闪过一丝不屑,都是庙门前的石狮子,谁怕谁。
“敢问先生,既然你们对剿灭黄巾这般上心,为何午时到达肥城,不一鼓作气进驻济南,解济南百姓于倒悬,反滞留我济北裹足不前,可有图谋?”
这是中尉好奇的地方,借此正好探探袁术的底。
“呃……”
杨弘张张口,嗫嚅难言。
袁术要行刺青州刺史赵琰之事,杨弘当然不敢对外人说,这可是到时连袁逢都无法摆平之事。
“从济北肥城,到济南历城、或东平陵,即便是幼儿,一日时辰也能到达,先生千万莫说袁将军的大军脚程不如幼儿!”
中尉见杨弘一时找不出借口,急得满头大汗,也不给他喘息之机,继续一番调侃、讥讽。
“这……”
杨弘张口结舌,臊得面红耳赤,面对中尉的质问,有苦难言。
“就这么简单的一点事,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这帮文士,非得搬弄一番口舌,浪费口水!”
大帐里的气氛有些尴尬,站在一侧的俞涉早就看不下去了,不满地瞪了一眼杨弘,心下暗暗鄙夷。
“你就说吧,能不能再补足两日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