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姨娘是个小画手格格党 > 第43节(第2页)

第43节(第2页)

她这想法刚一冒,李静微就说了,她父母坚决反对在翠谷置业就是因为有人专门干这个行当!有的时候别院的主人不仅出租屋子为年轻男女提供幽会的地点,还负责牵线搭桥。这个罪名在古代可不小。

李静微的爹李复迅是都察院巡礼大臣,就是专管风化问题的。从前他闺女没出家,他只知道梨溪山有太清宫和许多女道士掌管的道观,但并不知还有翠谷这么个罔顾礼法有伤风化的地方。

他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些人玷辱了太清宫百年清誉。

两年前,他藉着给机会向皇帝请旨,搞了一个专项整肃道观寺院风气兼具扫黄打非的运动,精准打击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梨溪山翠谷别墅区。

李复迅借了一批锦衣卫和御前校尉,提前放风给这些人说是要去上清宫给老皇爷打醮,领着他们提前去做安保活动。

等这帮子人骑马趁夜里到了梨溪山下,他才宣布是叫他们做打手的。

李复迅一个四品官儿,在京郊这种地方搞事情,要是遇到贵胄子弟甚至宗室子弟,恐怕按压不住。放走了一个,再要管其他的,呵呵,那可就更得罪人了。

不过,他领着的这两股帮手就不同了,御前校尉没一个出身不高的,其中有好多公主郡主的儿子、孙子,没准辈分比皇帝还高,谁家是外戚出身都被瞧不起;至于锦衣卫那就更牛掰了,他们全是天子近臣,武功厉害,精明强干,还得长得帅才行。不帅不行啊,锦衣卫原本是给天子做仪仗队的,长得挫连带皇帝丢脸。(瑶光听到这里暗想,这“锦衣卫”

的称呼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和老朱家的撞了。而且不管是现在的概念还是最初起源也都一样。唉,这真是个架得非常空的时代呀。)

到了翠谷,李复迅先派人堵住别墅区进出口,然后派一队人在街道上维持秩序,任何人不得出入,有谁从院子里跑出来的,哈哈,那正好,非奸即盗,先锁了。然后挨家挨户检查,凡有可疑人物,通通锁了!全都带回刑部。

这些人被带回刑部大牢后,起初还有不少怕丢脸不敢说出自己身份。李复迅也不急,没事,先关着,关了几天之后自然有家人来找,一个都跑不了。

皇帝没想到真能抓到这么多人,其中还有不少宗室贵戚子弟,大感丢人。迁怒之下命李复迅查出来是谁家的女冠勾引的他们不学好,将这些女冠一概除了名,夺回道籍,连同她们出家的寺院都受了申饬,还得罚款!

但是,皇帝并没让李复迅的扫黄运动继续搞大。只搞了这一次以儆效尤就完事了,还下旨明令不许各地仿效。

皇帝不傻,出家业每年交了不少税呢!你这么搞搞搞,连我家亲戚都敢搞,这运动要是推广到地方,我去,那还不搞大了?到时候恐怕没有事,地方官也得寻个藉口搞一搞,变相勒索,搞点小钱钱。到时人人自危,谁还要出家?本来出家的女子也要赶快还俗了!那空出来的税务缺口怎么办?那是你李复迅念叨几句圣人的话能补回来的吗?

李复迅没能继续搞事,大为扼腕。

皇帝先褒奖了他,过了几个月又升了他的官儿,三品翰林供奉。这个官名虽然也有翰林,但和翰林学士差得远呢,翰林学士负责给天子起草诏书,是近臣,实权,翰林供奉则是在翰林院讲课的。

瑶光听了暗中一笑,可见皇帝私底下并不喜欢李复迅搞事。你不是喜欢讲礼义廉耻,总拿圣人的话当事儿么?行吧,那你便去翰林院讲个痛快好啦!

其实李复迅搞事,在她看来也有私心,他怕翠谷这个风气会影响他女儿的名声,干脆搞一搞,他女儿有这么个爹,品德一定不会差,这一来便于他女儿还俗后说亲,再给自己也刷刷政绩,没想到女儿声望值是刷上去了,他在皇帝面前的好感值也刷下去了。

至于那些幽会去的小情人们,男的都撸了官儿在家反省,女的也收了道籍,双方都交了一笔赎罪银子。但其实没大事。这其中好几个御前校尉呢,等一阵子自然官复原职,不然他们老娘、奶奶们都是宗室公主,每次一见了皇帝就嗷嗷哭,也不像话。至于女冠们,收了道籍可以再买嘛。

惩罚最严重的,是翠谷别墅区那些专门开情人旅馆、牵线搭桥的屋主们,还有些专门搞风月手段赚外快的女冠,这些人一律罚没财产,先拉到刑部打三十板子,再流放。起步价:两千里。

由此可见,皇帝还挺护短的。瑶光默默吐槽。

他家的人,犯了错他会惩罚,但是揪他们出来的人、引诱他们犯错的人,他更不会手软。

薛娘子听到“罚没财产”

连忙问,“那些产业现在可还有没人入手的?”

宋静守笑道,“薛师叔别急,还剩好几个呢。”

这次整肃到底还是给京城附近的“出家业”

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自从李复迅搞事之后,整整一年,京城勋贵人家没有一个小娘子出家的。直到去年年底,宫中传出宣和、嘉佑两位公主准备出家,想找随行女官的消息,京城出家业才终于破冰。最先出家的是一位郡主的外孙女,皇帝格外赐了金帛,表达出“你们放心出家吧,没事儿”

的信号,众人才彻底安了心。

京中人的政治嗅觉都很灵敏。

由于那么长一段期间都没人敢出家,翠谷被查封的那些别墅自然更没人敢接手。

瑶光和薛娘子一听放了心,又和宋李两人说了会儿闲话,才各自散了。

翌日午后,瑶光薛娘子带了竹叶、小竹、吴嬷嬷,一起去了松鹤楼。

店娘子的姐姐陈三嫂,还有向导高娘子早已等在那里。

寒暄过后,陈三嫂从背袋中取出一本册子放在桌上翻开,“不知两位炼师想买还是想租铺子呢?要多大呢?要用来做什么生意?”

她册子中间是一张翠溪镇的平面图,好像大富翁游戏纸盘一样画着大大小小的铺子,上面不仅有铺子院落房舍的大致平面小图,还写著名字和价钱,有几间用红笔标注出来的是正要出手的铺子。

薛娘子昨晚听了宋李两人的话,只往最繁华兴隆的几条街道看,一眼先看见两间铺面,一间在镇子北边漱玉街街口,另一间在镇子当中,鸣翠街与糖瓜巷子交汇处。两处铺面都是齐整的四方小院,院子中有水井,前面是店铺门脸,一溜三间屋子,后面也有五六间屋子子,可以住人,也可以当仓库,此外还有养骡马的棚子。

鸣翠街那铺子,店铺的三间房之上还搭了一层阁楼,是个两层小楼。因此价钱比漱玉街那间贵了一百二十两。

漱玉街那间铺子要价五百六十两。陈三嫂说这家人原是山民,几代人赚了钱供家中子弟读书,终于有个儿子考上举人了,前不久谋了个小官,在离京城四五百里的丹阳县做县丞,因要带着全家人赴任,又要打点,便想卖了他家其中一间铺子。因他们不日便要走,倒是可以讲讲价钱,大约五百两出头就能拿到了。

陈三嫂很有把握能把价钱讲到五百两。这家人熬了几代终于出了举人,可是京城是什么地界啊,进士、同进士都好多呢,举人想做官?且等着吧。这不知道是抱了谁家的大腿,才谋到这个官儿。现在端王良娣想买他家铺子,结个善缘,没准将来就能拉他一把呢。

至于鸣翠街那间铺子,陈三嫂讲明了,这家人倒不急着出手,恐怕非要六百八十两不成,且还有别的人在看这铺子,到时没准还要凑个七百两的整数才能拿下来。

薛娘子问到这家人为什么卖铺子,陈三嫂叹了口气才道:“他家中人口太多,老爹爹死后五个儿子争产业,田地、钱财都可以分,只这一间铺子,怎么分呢?老大家倒是想做了价,自己是长子,理当拿七成,剩下三成他出现银给四个弟弟分了,可几个弟弟不愿意,说要这么分的话,往后每年铺子出租的出息也要这么分,老大家刚同意了,另外四家又说,铺子租给谁,做什么生意,也得他们四家说话。诸位,若你们是生意人,谁愿租这个铺子?因此他们族长放了话,卖了铺子一了百了。”

瑶光听到有遗产纠纷,就不大想要这铺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