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家回京两个月后,在农历的十一月迎娶两位新媳妇,一时间京里热闹非凡,两位女方家里家为了表示重视,嫁妆都经过精心的准备,可谓是十里红妆,提前给京中带来了喜庆的气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卫安为了让孙将军不要错过了自己女儿的出嫁,就自请顶替了亲家,留在了北疆,没有回京,因此也错过了过年回京的机会,不过好在家里喜庆事情多,又添了新人,热热闹闹的也就过完了这个年。
搬回京中一眨眼年都过了,川哥儿和岳哥儿自己的宅子也装好了,过几日两人就要搬出去独住了。
“阿公,成了,成了。”
水墨和丹青高兴的拿着信进了外书房。
“真的啊。那真是太好了。”
老国公年纪渐渐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指导孙子们的学业了,于是水墨和丹青在团哥儿的指导下,一人写了一篇文章,托团哥儿南下带到著名的岳麓书院,当然了团哥儿也没少求情讲好话,才让书院的山长觉得还不错,允许插班进入书院学习,团哥儿因为公事不能回京,所以寄了封信回府,来来回回折腾到了过年以后了。
“阿公,大哥说书院三月开学,如今都到了二月了,我和弟弟要准备行李了。”
水墨有些舍不得的说到。
“哎,你们两个一眨眼都十三岁了,你们哥哥们在你们这个岁数的时候啊,都已经有功名在身上了,要不是因为世道不好乱的很,也不会耽误到现在,你们去了书院要好好读书,争取全部一次通过。”
老国公摸着两个孙子的头说到。
“阿公放心,孙子不会给您丢脸的。”
丹青赶紧下保证。
“对了,北北呢?怎么最近都没看到他?”
“四哥啊,他考上了举人后,觉得排在三榜靠后的名次,可能没什么希望更进一步了,就最近经大哥的介绍去了青松书院,准备做夫子去。”
水墨想了想说道。
“哎,那个孩子也是可惜了,虽然没有你们几兄弟读书的天分,可是也是不差的,如果不是当你姐姐的事情…算了,不说了。”
老国公叹了口气,“江南没有北边冷,不过湿气重,你们还是多带些防潮的东西,免得到时候书发霉了。”
“知道了,孙子们会注意的。”
“去准备东西吧,晚上让家里弄点好吃的,算是给你们庆祝庆祝。”
老国公笑着找来管家安排去了,水墨丹青行着礼退了出去。
因为川哥儿和岳哥儿有功名在身,存了几年的俸禄,还有仁杞分的一点嫁妆,所以在自己办婚事这件事情上,没让夫人操什么心,基本上都是仁杞和他们自己准备的,自然夫人也就没有机会抓住把柄,也乐得他们省下公中的银子,留给自己的儿子。不过一眨眼北北也不小了,也要娶媳妇了,夫人却迟迟没有动作,排箫有些坐不住了。
“妾氏排箫给夫人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