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巧在云贵[6]时,郭信听到建文帝朱允炆假扮僧人逃遁的故事,心中一动:建文帝是太祖皇帝生前指定的继位者,比成祖文皇帝更为正统,若是以建文帝的名义号召起事,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郭信想到这个投机取巧的法子后,便立即让朱路冒充是失踪已久的建文帝太子朱文奎的儿子,并按照太祖朱元璋定制[7]为他改名为朱遵锦,尊称为“朱公子”
。但郭信仍然需要凝命宝来证实朱路身份,于是在云贵一带苦苦追寻建文帝下落,以求得到凝命宝。
后来郭信又听说建文帝化名杨行祥,主动投了官府,已被押送京师,遂与朱路率人一路跟来北京,却只得到杨行祥是假冒,且已死于锦衣卫大狱的消息。朱路不免很是沮丧,野心勃勃的郭信却并没有轻易相信。他决定先在京师安顿下来,多方打探后,最终还是得到了杨行祥被秘密囚禁于锦衣卫诏狱的消息。他买通了专事看守杨行祥的狱卒之一韩函,设法进入狱中与杨行祥交谈。郭信装作建文帝的有力支持者,表示要营救杨行祥出去,再扶他当皇帝,并试探着打听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及凝命宝的下落。
杨行祥既肯主动投官自首,早已看穿世事,将生死置之度外,对于郭信这样心怀不轨的人,根本不屑开口。但杨行祥亦未向狱卒告发郭信所言,郭信心中仍怀有期望,是以借韩函当值时,频频出入大牢,试图以言辞打动杨行祥。
后来狱卒韩函实在难以承受总是担惊受怕的日子,明确告知郭信不要再来,不然会引起上头怀疑。郭信别无出路,于是派人绑架了礼部尚书胡濙。
胡濙的事迹不必多再提,众所公认他是唯一一个对建文帝下落知情者,所以成祖皇帝朱棣才在听了他的禀报后停止追查建文帝下落。胡濙出于某种考虑,将所有事情对郭信和盘托出,告知凝命宝已与太子朱文奎一道掉入大江,不知所踪。
但胡濙的回答只是在转述建文帝的话,郭信仍不死心,又去锦衣卫大狱找杨行祥证实,并一再向狱卒韩函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到了这种情况,杨行祥终于开了口,证实胡濙所言不虚,以让郭信死心,及早回头。但为名利驱使的郭信早昏了头脑,不相信杨行祥的话,认为对方是出于保护儿子的目的,才谎称朱文奎与凝命宝已不在人世。他狂怒之下,一时失去控制,扼住杨行祥咽喉,逼其说出下落,却用力过猛,误杀了杨氏。
狱卒韩函闻声进来,惊见郭信杀了杨行祥,骇异得呆住。郭信反而冷静下来,撕烂杨行祥僧袍,打成绳结,将杨氏伪装成上吊自杀的样子。又给了韩函一大笔钱,让他收买仵作,以自杀上报。
事已至此,韩函亦无可奈何,只能竭力掩饰,以逃脱罪责。
郭信既知凝命宝已落入大江中,无迹可寻,便又想出了新主意,他大可以自己仿造一方玉玺,反正真的凝命宝已经不在,只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便无人知道真假。
至于郭信误杀杨行祥之后又赶来见胡濙,谎称建文帝已承认太子朱文奎未死,则是刻意为将来安排下的一着厉害棋子——虽则胡濙不是多嘴之人,但日后郭信以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名义起事时,胡濙也许能成为证明朱路即是朱文奎之子的绝佳人证,反正杨行祥已死,没人知道他临死前到底说了什么。
安排好一切,余下便只剩伪造凝命宝一事了。之前郭信已经下了不少功夫,以高价从市井中买到一道盖有建文帝玺印的圣旨,又经卖家推荐,找上了裱褙匠人潘舍,聘请他伪造一方凝命宝。潘舍既看到建文帝公告,焉能不知郭信所想,然贪图重金,仍然接了下来。
后来潘舍制成宝玺,交货时为朱公子所杀。不想之前潘舍曾试盖过玺印,其中一张被风卷走,凑巧被住在附近的兵部尚书于谦义子于康捡到,这才有了后来之事。
此时此刻的郭信极度沮丧,倒不是因为前功尽弃,连自己也遭官兵生擒——既然图谋大事,他亦早有失败的心理准备——而是因为心爱的女子。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第二次见面后,蒋苏台便会一反清淡姿态,对自己格外青睐。
当日蒋苏台既知郭信是凤阳才女郭爱亲眷,怜悯郭爱之悲情无常际遇,此后对郭信亦格外照顾,青眼有加,但却从未说破。
郭信不知杨埙身为皇家漆匠,知悉诸多宫廷机密,而他自己的身份早被对方认出,误以为蒋苏台对他有情。他本对这种婉约灵秀的江南女子印象极好,对方又一再主动示好,遂意乱情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郭信既有娶蒋苏台之心,必然千方百计地接近她。然他不是傻子,亦逐渐了解蒋苏台真爱之人是其苏州同乡杨埙,若非兄长蒋鸣军从中阻挠,二人早已结为连理。
难过之余,郭信竟起了恶念,心道:“苏台认识杨埙在前,二人又是同乡,在异乡互相关照,日久生情,倒也情有可原。杨埙有什么好,不过是个漆匠而已,我相貌、才智样样不比他差。如果杀了杨埙,苏台自然会移情于我。”
他既有大图,并不以杀个把无足轻重的人为意,既动杀机,便开始图谋,只不过因为大事要紧,始终未真正在杨埙身上花费心力。
那晚郭信得到蒋鸣军许诺,只要寻到奇药血竭便可娶蒋苏台为妻。郭信表面答应,心中已动了杀机,心道:“我有多少大事要赶着去办,谁耐烦去寻血竭来治你这个瘫子?我只是因为爱你妹妹才来敷衍你,你既然不把苏台当回事,也怪不得我冷血无情。”
遂决意设法杀了蒋鸣军,再顺势娶蒋苏台为妻。一想到来日可期,登时满心欢喜。
蒋鸣军不知郭信真正心思,还以为他当真会去寻来血竭为自己治病。
然离开蒋骨扇铺时,郭信亲眼见到杨埙和蒋苏台一起走出酒铺,二人眉眼之间,情致绵绵,不由得妒火中烧。
送蒋苏台回家后,郭信立即召唤了一名手下,让他连夜赶去杨家教训杨埙一顿,不必打死,打成残废即可,这便是杨埙深夜遭遇的在自家门前遇袭事件。
郭信手下一棒打晕杨埙后,发现了他手中的皱纸,上面竟印着凝命宝的玺印。这一惊非同小可,他顾不上再去理会杨埙,急忙携着皱纸回去禀报。
郭信见到玺印后也是异常吃惊。他便是聘请裱褙匠人潘舍制造假凝命宝的主谋,早从潘舍口中听过其苏州同乡蒯祥、杨埙、蒋苏台等杰出工匠事迹,当日寻到蒋骨扇铺定做扇子,也是慕名而往。郭信既知潘舍与杨埙同乡,二人颇为熟稔,怀疑潘舍暗中对杨埙泄露过什么,急忙派人连夜去抓杨埙。不想锦衣卫长官朱骥人已到杨家,且当晚留宿在那里。手下人在墙外听到二人对话,一时不敢轻易进去,不得不折返回去禀报。郭信亦不敢轻易招惹锦衣卫长官,他已从蒋鸣军口中得知蒋苏台明日不在扇铺,苦思了一夜,遂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好计。
次日天未亮,郭信便派人前去军营寻找神机营军士方大明。其实从一开始,郭信便极其厌恶蒋鸣军,但既意在蒋苏台,亦假意对蒋鸣军亲近,顺便打听了京营不少事。那日正好撞见方大明来探访蒋鸣军,便让朱公子出面,邀请方氏到对面酒铺饮酒,有意交结,以日后图用,想不到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果如所料,方大明贪图钱财,轻而易举便答应了朱公子——其实是郭信的要求。在方大明的帮助下,郭信不但成功制造了蒋鸣军急找杨埙有事的假象,还顺利将杨埙捕获,带回栖身之处拷问。
杨埙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竟称皱纸是锦衣卫长官朱骥在其岳父于谦家附近捡的。朱公子本不相信,郭信却信了,因为他跟潘舍接触时,时常去裱褙胡同,发现纸张满天飞确实是那一带的常见景象。
郭信原本是计划将蒋鸣军和杨埙一并杀死,再制造出二人因争吵仇恨互相砍杀的场面。此刻又觉得若是杀了杨埙,怕是会引来锦衣卫长官朱骥怀疑,于未来大计划不利。但又不愿意就此便宜了杨埙,便命朱公子在杨埙脸上划下一道长长的口子,即便他能侥幸逃脱杀人罪名,面容尽毁,也无法再面对蒋苏台。
朱公子等人均不赞成郭信的计划,主张将杨埙一刀杀死了事,然郭信是首脑人物,他既然坚持要让杨埙身败名裂后惨死,众人也不得不从命。
之后,朱公子带着被药迷晕过去的杨埙赶去蒋骨扇铺,又怕前街繁华,太过引人注意,有意将马车停在后巷。朱公子先与一名叫林海的手下下车,进去扇铺后院,谎称是来给蒋鸣军送东西的。进入房中后,林海出手制住蒋鸣军,以左臂横勒其颈,右手仅仅捂住其嘴,防他呼救叫喊。朱公子已从郭信口中得知蒋鸣军身上有一把匕首,上前搜出匕首,再用匕首连刺几下,当场杀死了蒋鸣军。
朱公子回去抱杨埙下车时,忽然出了意外,他发现有人躲在巷口槐树后偷窥,一时惊惧,忙命人将马车赶走,又呼叫手下林海。林海闻声而出,急奔去追赶那偷看的男子。
朱公子则将杨埙抱入房中,往他衣衫上抹了些血,再将带血的匕首塞入他手中。又有意学着两种声音大声叫喊。他跟江湖艺人学过口技,当年便是以此雕虫小技博得了凤阳才女郭爱的欢心,外人不仔细听,倒真像是蒋鸣军在与杨埙争吵。
闹了一阵,朱公子觉得差不多了,一时等不及林海回来,预备先行离开。出后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举着冰糖葫芦往这边走来,忙躲到门板后,等小女孩进入厢房,这才闪身离去。
后面事情的发展相当顺利,一切如郭信预料一般,杨埙以杀人凶手身份被锦衣卫逮捕,一切证人、证据均直接指向他。而朝廷头号重臣于谦亲自过问此案,指令务必尽快侦破。
郭信既知杨埙与锦衣卫长官朱骥交好,朱骥又知皱纸印玺一事,起初还有些担心朱骥会听信杨埙之言,甚至怀疑朱骥下令动刑拷打杨埙也是在做戏,后来得知老国丈孙忠愤而敲了登闻鼓为杨埙鸣冤,这才完全放下心来。刑讯可以做假,登闻鼓可不是随便能敲的,是要记入典籍的。料想朱骥是新官上任,又受上头催逼,急于立功,兼之铁证如山,遂连朋友道义也顾不得了。
但仍有一件事让郭信担忧,那就是前去追赶偷窥男子的林海始终没有回来。为谨慎起见,他派人到蒋氏扇铺后巷口附近打探,看是否有人见过林海经过。有个绸缎铺铺主记得见过一名男子持刀追赶另一名男子,持刀男子不认得,但前面奔跑如飞的男子则是衍圣公弟子源西河,他曾与教坊司蒋琼琼一道到绸缎铺买过布料。
打听到偷窥男子源西河的姓名实是意外之喜,但郭信却不知林海为何没有回来。如果是源西河遇到巡逻官兵,指引对方抓了林海,那么扇铺后巷之事也应该败露了才是,为何锦衣卫毫不知情?
还是说,源西河只是偶然出现在巷口,根本没看到什么关键。林海因为持刀追人,也被官兵捉了,但什么都没交代?
这时候,出去打探的手下入来报告,称那源西河住在衍圣公府,其邻居便是本朝国丈孙忠。郭信闻言大为惊骇,怀疑孙忠昨晚跑去击打登闻鼓,多半是因为从源西河口中听说了什么。
尚未有所行动,便又得知林海尸体出现在东城兵马司的消息。郭信这才知道林海昨晚被一男一女杀了,那对男女便是因闯入兵部衙门盗取文书而被通缉的重犯,显然与源西河无干了。
那对男女既是意图盗取兵部机密文书,一定是敌国间谍。而中国之大敌,无非来自南北两方,南方已平,北方蒙古却始终是劲敌,现下瓦剌更是握有英宗皇帝朱祁镇在手。郭信正与瓦剌首领也先通好,密谋里应外合,却不知道那对男女的来历。又听说林海死前受过残酷拷打,便有些怀疑对方是蒙古可汗脱脱不花的人。
由蒋鸣军陷害杨埙一案,平白生出了这么多事端,朱公子等人均有些不满。郭信也有些懊悔,觉得当时就应该杀了杨埙,也不必多害蒋鸣军一条命,徒然招惹来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注意。然世上并无后悔药,遂决意专心起事,一切等之后再说。
本来按照计划,近日之内,朱公子便要与宦官喜宁在皇宫内的亲信见面,但郭信觉得宦官是断根之人,可用不可信,要想起事成功,就得有一支军队,京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多京军是新募兵丁,长官亦是大换血,对朝廷忠心远不及旧营军队。刚好郭信打听到了京营都督孙镗的一些丑事,可以用作筹码。他本来命神机营军士方大明居中牵线,但方大明迟迟没有回音。郭信见意外事端频发,不愿意多等,便准备今晚以朱公子的名义亲自去拜访孙镗。然孙镗手握重兵,反应难以预测,是以事先得安排周全。正详细筹谋之时,锦衣卫等官兵竟不知如何发现了这处从未暴露过的宅子,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