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大明神级锦衣卫 > 第63章 震动(第1页)

第63章 震动(第1页)

独山县,清军驻地。

三日前,赵布泰终于攻下了独山县,歼灭了明军二千余人,可以说是南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清军取得了一场胜利,作为主帅的赵布泰心情应该不错,可此时他正端坐在书案前,凝视着面前的二份战报,神情极其难看。

等把两份战报看完,赵布泰缓缓抬起头来,他面前的一众将领立刻躬下身去,端起了肩膀,他们已经听说了线国安全军覆灭的消息,此时只等着赵布泰咆哮风雷,却不想他竟然没有出一点声音。

众人诧然,悄悄抬起头来向上望去,就见赵布泰双手扶案,过了半晌,忽地豁然大笑道“我们一路南下还没有碰上过一个真正的对手,可事实上对手早就出现,偏偏我等还茫然未知,当真是可笑至极!可笑至极啊!”

阴厉的笑声中,清军众将个个鸦雀无声,生怕赵布泰迁怒到他人身上。

张国柱却是壮起胆子,起身朗声道“大帅,杨再兴区区一个千户,不久之前还是一个丧家之犬,任谁都想不到他会有如此本事,先后把我们的两支兵马都干净利落的吃掉,此人当真是我军大患,若是不及时铲除,怕是会有后顾之忧。”

他说完立刻低下头,表现的十分恭顺。

有人开口,其余众将心中也都微微一松,纷纷附和张国柱所言。

显然,张国柱又小小的露了一回脸。

可惜这次张国柱没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赵布泰闻言只是莫名的一笑,目光中微微露出自嘲之色,说道“杨再兴?你们到现在还以为我们的对手是那个明军千户吗?”

说到这里,他又是摇头苦笑,他的对手不是明军千户,却是一个连千户都不是的山贼头子。

张国柱心头一紧,心想难道线国安全军覆灭并非那个杨再兴所为,他念及这里下意识的瞥向了桌案上的两份战报。

赵布泰注意到张国柱的眼色,直接把二份战报递给了他,神色凝重道:“这是从衡州府传来的战报,你们都拿过去看看吧!”

张国柱恭敬的接过战报,低头看了片刻眼中就流露出了惊讶之色,其他众将看过之后同样都感到万分意外,想不到那支被重创之后逃进深山的蒙山军竟然死灰复燃,不仅消灭了衡州府的留守部队,还千里进军出现在了广西境内。

至于线国安所部被消灭的真正凶手,恐怕就是这支神出鬼没的蒙山军。

张国柱看过战报之后,眼神就不断的变幻着,各种设想充斥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是越想越觉得心惊。

那支蒙山军实在太过太诡异,它是如何消灭赵布泰留守在衡州府的兵马,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广西,它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可以一口吞下线国安的五千兵马?

太多的疑云,太多的不解。。。。。。张国柱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蒙山军是在逼赵布泰大军回援,而且在全歼线国安的五千兵马之后,赵布泰恐怕已经没有了选择。

而正如张国柱所想的一样,赵布泰在沉思良久之后,霍然站了起来,目光一厉,森然道“明日一早,全军返回广西!”

延缓了和其它两路清军会师的时间,赵布泰一定会受到清廷的斥责甚至问罪,可是如果后方不稳,导致全军粮草供给难以支持的话,那后果将无法想象。

权衡利弊之下,赵布泰很是无奈,敌人的实力不明,如果再分兵回援可能又会落得个线国安全军覆灭的下场,安全起见只有全军返回。

******************************************************

昆明,滇池河畔。

自从张献忠死后,其余部投靠了大明永历,使得永历一朝曾有过一段十分鼎盛的时期。

那个时候,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再加上夔东十八家的人马,少说也有精兵十多万。还有江浙沿海的郑成功,凭借着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养兵更是过二十万,而且装备十分精良,整体战力完全不在满清八旗之下。

虽然满清控制着华夏大半的土地,资源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南明永历正是因为地盘较小,不会像清廷那样为了控制全国各地,导致兵力太过分散,从而在局部战场上反而难以应对有着兵力集中优势的明军。

另外能够坚持到南明永历朝的明军统兵将领,几乎没有一个是懦弱之辈,其中很多人在军事上有着极高天赋。

因此,南明永历朝初期,明军的综合实力不如清军,却还能在各条战线上保持战略进攻的态势,让清廷一再考虑裂土封疆,结束南北对峙的僵局。

清廷甚至因为畏惧,还耗费巨资打造了一条抵御明军进攻的永久性防线。

可是,自从永历内部矛盾激化,孙可望谋乱失败,投靠满清之后,明清双方的态势瞬间逆转,在清军三路南下之后,雄才大略的李定国似乎也难以避免南明永历小朝廷的覆灭。

滇池,又名昆明河,位于昆明西面二十里处,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多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传说滇池集天地之灵气,自从汉朝时便有很多高才隐士居住此地。

严冬已至,山中草木凋零,满是一番萧瑟之气,远远看去一条白花花的溪涧在山林间曲折穿行,忽隐忽现,别有一种韵致。

溪涧的岸边有人正骑驴缓行,其中一人一身布衣,头戴纶巾,好似山野农夫,可细看之下会现他骨骼宽大,相貌看似平常,可双眼极其的凌厉,好似一把出鞘的利剑一般,只是眼神中隐约带了几分忧愁。

同行的还有个垂髫童子,只听那童子问道“师父,今日来找那人,可是为了鞑子入寇之事?”

童子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可说起话竟有几分老气横秋。

布衣男子眼中闪过一丝伤怀之色,说道:“军国之事,还不到你需要关心的时候。”

他刚直的脸孔上多了几分柔和:“师父俗事烦身,日后恐怕没时间再传授你本事,今日来这里,是想把你托付给那人,由他传授与你,不比为师差上多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