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程璋会用红头绳,为她扎着两条小辫子。到了学堂里,英文老师会告诉他们要讲究德先生“民主”
和赛先生“科学”
。同学们都会激烈地辩论中国的未来会走向哪里。有的人提倡五族共和,有的人提倡君主立宪,还有的人觉得干脆就恢复帝制。后来,日本人打开了北京的门户,有些男同学就不来上课了。
老师告诉他们,这些男生去北京前线参加抗日后援了。
放学回到家以后,她会在程璋的督促下实战古董鉴定。程璋当时负责开封一带的黄河文物收集工程,每天都会有船工送过来古陶瓷碎片。他就把这些碎片给她鉴定。这就样,她日积月累摸了不下一百万块陶瓷碎片,培养了独一无二的手感。
虽然清贫,但是有满屋子的书香和古董陪伴,精神上是丰富且快乐的。
后来,程璋潜心研究出了宋代五大窑系的烧制工程,和上釉的材料。当相关的论文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国文化界。他被推崇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巅峰者。随着论文的出名,职位也开始上升。不久以后,程璋就被任命为开封文物局局长。
程璋是个相当讲究“实干精神”
的人。他既然当了这个文物局局长,就要实实在在做些好事。他组织民兵和驻军,打击开封各地的盗墓行动。收集散落在各地的国宝。因为成果丰硕,南京政府还特地送了一枚荣誉勋章来奖励他。
但是这样美好的日子,随着前方战线的节节败退,开始出现了危机征兆。有钱的人,开始往外国人的租界跑。而寺庙,教堂里的人变多了。等到1941年10月,日军占领郑州之后,开封的形势更加危急了。每到夜晚,全城施行宵禁。日军的轰炸机来轰炸开封,就先放照明弹。然后打击铁路,政府大楼,驻军训练场等设备。
那个时候,她常常听到防空警报夜鸣。一开始还觉得有些害怕,后来,就把这当做家常便饭了。程璋还对她笑说道:“芳芳,法西。斯也没什么厉害的。英国伦敦都被轰炸了一年,政府和人民还在废墟上种花,种菜。日子过得好地很呢!”
她撑着下巴,笑了:“爹爹,你不会离开开封吧?”
“不会的。爹爹要看守博物馆。”
那时候,河南博物馆因为战事危急,已经全面停止了对外开放。博物馆馆藏的一千多件文物,全部转移到了地下十米的防空洞里。由当地的驻军看守。到了1943年的夏天,一颗子弹在博物馆的原址上爆炸了。炸塌了半个瓷器展览厅。所幸文物都在地下,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在这之后,程璋开始考虑将博物馆的藏品转移。
当时的开封已经极其混乱,老百姓们纷纷逃难,交通工具很难找。不得已之下,程璋以开封文物局局长的身份,上书重庆政府,要求动员社会力量保护博物馆。得到批准以后,程璋就开始着手组织了迁移文物行动。
当时,程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钱。政府虽然下了迁运的命令,但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拨给。
保护文物,是需要花很大代价的。程璋先考虑的方针是去四川。旅程要穿越半个中国。这个工程量十分浩大。用到的人手会相当多。但是自己一穷二白,怎么能弄来钱呢?没办法之下,他先是动用了河南福音会的救助基金用于古物搬运。但现金还是缺乏,最后,程璋只好向关务署英籍总税务司借了数十万元。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程璋就开始了全方面的迁移策划。
她知道,程璋相当看这一批文物。当做命根子一般。所有人,不得他的手令,不能进入文物仓库看一眼。就算是她,也不能进去。一切关于文物转移的安排,都是绝密。所有参与的人都签下生死状,务必要守口如瓶。
当时,程璋身边只有三个助手帮他做事。两个是河南文物局的领导。还有一个是他的得意弟子宋磊。最后,却也是这个宋磊,背叛了他。
然而,当火车启动了以后,迎接程璋的却不是安全到达的消息。而是全国的通缉逮捕令。
作者有话要说: 想到一个笑话,干了这碗恒河水。卒。
鉴宝小常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花釉里红》《堂名款》①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
,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呈现出铁红色的一种上釉方法。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
。
产生年代: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
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
记得看过一个青花加紫的宋代瓷器,顿时觉得很囧。釉里红是元代的好不……_(:зゝ∠)_
②堂名款,堂名款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其内容涉及亭轩楼阁、殿斋堂室、底宅居舍等等,享用人上至皇帝、皇亲,下至精工良匠。此外还包括一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等。
堂名款从明代嘉靖年间大量出现,从此逐朝延续,日渐流行。至清代前期、中期较为普遍,道光以后至清末,题写堂名的瓷器大为减少。当时题写堂名款的瓷器都为官窑或民窑中的精品。
比如,道光时期“慎德堂制”
楷书款和“颐寿堂”
的瓷器均为道光皇帝御用。其他还有“睿邸退思堂制”
、“听雨堂”
、“惜荫堂”
、“宁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