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瞧见她揉脖子,赶紧过来帮忙,喜娘也在一边说道:“现下是能换衣服了,不过,可不能再叫姑娘了,要叫少奶奶。”
这是还没请封诰命呢,等册封诰命的圣旨下来了,那就是少夫人了。
“多谢嬷嬷提醒,我这是还没转过来呢。”
听雪有些不好意思,手脚麻利的帮宁念之拆头上的东西,映雪在一边开了箱子找衣服,这些衣服是提前送过来的,和嫁妆不是一批。有十来箱,都是宁念之往常在家的时候穿的。
映雪翻找了半天没找到要找到的,有些着急:“那一身大红色的裙子放在哪个箱子来了?是没送到这边来吗?”
喜娘看了一眼,疑惑的问道:“是不是等会儿认亲要穿的衣服啊?那个好像是放在嫁妆里面的,嫁妆里面的都是新衣服,这边先送过来的,都是旧衣服。”
映雪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姑……咳,少奶奶,奴婢这就去拿,这配套的首饰也一起拿过来吧?”
宁念之点点头,嫁妆是唐嬷嬷和马嬷嬷跟着的,从庄子上出来到进门,两位嬷嬷都寸步不离。映雪过去一说衣服的事儿,马嬷嬷就笑道:“我还想着你什么时候过来拿呢,喏,这都准备好了,对了,原府可有人给姑娘送了吃食没有?从早上到现在,姑娘可还是连一口水都没喝呢。”
“嬷嬷别担心,姑爷交代了,一会儿就有人该送过去了,倒是嬷嬷,你们这边可有吃食?”
映雪忙问道,马嬷嬷笑眯眯的点头,抬手点了点,让映雪自己看,原家确实是准备的听妥当的,这边要是送了酒席过来,唐嬷嬷领着几个小丫鬟,这会儿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那就好,嬷嬷们可别饿着了,要是想吃什么喝什么,就只管找人问了厨房在哪儿,这府里,以后可是咱们姑娘当家呢。”
映雪压低了声音说道,马嬷嬷笑眯眯的点头,又催了映雪赶紧的将衣服送回去。
还是大红色的,不过和嫁衣是不一样的,嫁衣上面用金线绣了鸳鸯牡丹之类的东西,这身衣服却是比较素净的,倒更像是往常穿的。
这边刚换好,就有丫鬟拎着食盒过来了,一进门就行礼,笑着说道:“大少爷亲自去厨房安吩咐了,让给大少奶奶准备了面和小菜,大少奶奶尝尝合不合胃口。”
说着,麻利的将饭菜端出来摆在桌子上,也不争抢,规矩的退在一边等着。
听雪扶了宁念之坐在桌子边,面条是用鸡汤煮出来的,味道挺好的,吃着倒是和在京城吃的没什么两样。宁念之还有些好奇的,不说云城这边和京城的饮食习惯什么的,差别比较大吗?这面条吃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差别啊。
一碗面进肚,总算是缓过来了,那小丫鬟又过来收拾了碗筷,行礼之后告退出门。喜娘和映雪先去吃饭,听雪扒着窗户看外面,小声的和宁念之说话:“姑娘,咳,少奶奶,这猛地换个称呼,奴婢真有些不太习惯,少奶奶,这里和京城可真是不一样啊,这都十月份了,要是在京城,树叶也都该落下来了,这里竟然还开着花呢。”
她一路跟着过来,看见的东西不少,这会儿全都倒给宁念之:“原家挺大的,比咱们府上都要大很多,不过,他们家规矩好像不怎么好,奴婢刚才一路走过来,看见有不少人来来回回的凑热闹呢,好像没什么事儿做一样。”
宁念之忍不住笑:“老太太上了年纪,原本,这家给庶子媳妇管着也没差,但现在嘛。”
孙子既然已经找到了,那这家肯定是要留给孙子的,老太太也就肯定会防着庶子儿媳了,但几个庶子媳妇儿难不成心里会没想法吧?这管家啊,最怕就是好几个人一起伸手,心不齐,各有派系。
“大少爷的院子可真大,布置的也挺好看。”
这些事儿不是听雪能插嘴的,就换了个话题继续说:“那边瞧着像是书房,库房在另外一个院子里,姑娘的嫁妆,就在那边放着,等过两天咱们是不是都是盘点一下?”
宁念之点头:“嗯,该放起来的都要放起来。”
虽说女孩子出嫁的时候要带一套家具,但除非是新媳妇儿非得用,否则,这嫁妆都是先放起来的。
一晚上没睡好,这会儿吃饱喝足了,又有外面暖融融的阳光照着,说着说着,宁念之就有些犯困了,眼皮子撑不住,身子顺势一歪,就靠在被子上了。
听雪说了两句没听见回应,转头一看,赶紧过来,小心的给宁念之调整了个姿势,见旁边放着小毯子,就将毯子拽过来盖在宁念之身上。
这一觉睡醒,太阳已经换了方向了,这会儿就显得有些冷了,宁念之打个呵欠,问一边也是昏昏欲睡的映雪:“什么时辰了?听雪呢?”
“听雪刚吃了饭,想着姑娘这会儿要醒,就先去打热水了。”
映雪忙说道,过来扶了宁念之坐起来:“前面宾客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一会儿大少爷该回来了,姑娘要不要先喝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