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清和主要讲了什么 > 第48页(第1页)

第48页(第1页)

&ldo;卑下一定竭尽忠智!&rdo;朱高炽在京城到底会发生什么,孟清和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三位都是全须全尾的回了北平。既然正主都没事,跟着正主的小角色,壮烈光荣的几率也不会太高吧?呈送火炮图纸不算什么,跟着朱高炽三人进京,好好表现,才能真正给燕王留个好印象。擦擦冷汗,看看站在一边的沈千户,只要中途不出差错,靖难这艘船他是踩上去了,能坐上几等船舱就要靠自己努力了。只要成功,当初谁打他军棍,谁想要他的命,全都能一一找回来!这一刻的孟十二郎,斗志满满。权利和地位正在向他招手,美人,吔,这个难度太大,暂缓。站队问题建文元年,四月甲午,京城附近发生了一场地震,震塌房屋数间,死伤者百余。翌日,建文帝下诏,令百官直言。诏令的内容很直白,上天降下灾祸,一定是朕这个天子哪里做得不够,大家多给朕提一下意见,朕一定改正。封建时代,每当发生天灾,诸如日食,地震,洪水等,皇帝都要开展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到罪己诏的程度,态度却一定要摆正。皇帝态度好,百官会视情况上疏,奏明上天降下灾祸,不是皇帝不好,是臣等的过失。要是皇帝态度不好,那就不好意思了,各科给事中和科道御史,动起笔来绝对能气得人吐血。建文帝乐于对叔叔下狠手,对朝廷官员却很优待。诏令一下,满朝文武琢磨了一下,皇帝仁义,自己也必须厚道。私下里商量之后,只有都察院上了几份不痛不痒的奏疏。上疏之前,都察院左、右都御使进行过严格的审核,确定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才呈送皇帝。按理,皇帝自我批评一下,众臣架一下梯子,等皇帝下来,再妥善处理灾后工作,这件事就过去了。不想,远在北平的燕王,病中仍忧心国事关心侄子,派快马送来一分奏疏,在朝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燕王的用词很客气,表达出的意思却相当的不客气。上天降下灾祸,必定是对皇帝示警。皇帝不顾念亲亲之情,罗织罪名迫害亲叔叔,周王代王在西南艰苦劳动,湘王一家子都去见了大行皇帝,据闻皇帝还下令纠察岷王、齐王的不法事,问罪的旨意都准备好了,莫非皇帝要把宗亲一网打尽,做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奏疏的末尾,燕王还引用了《礼记》中的一段话,用来表达自己的痛心疾首。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家之福也。主圣臣贤,国之福也。反之,则必生祸端。陛下如此对待亲人,是一个圣明君主所为?或陛下只是受到蒙蔽,被朝中奸佞蛊惑?既如此,当诛杀奸佞……没等奏疏看完,建文帝已是面色铁青。燕王这封奏疏,简直是指着鼻子骂他不仁不义,无亲无情。对亲人尚且如此,还倡导什么恢复周礼,充什么仁厚之君!若是建文帝不承认自己冷酷无情,就一定是受奸人蛊惑偏听偏信!两个字直接甩脸上,昏君!本来不大的一件事,被燕王这么一搅合,皇帝顿时有些下不来台。气得耳朵冒烟也不能追究燕王,是他亲自下诏求直言,若因言治罪,才是真正落实昏君的罪名。建文帝登基以来,顺心的日子不多,不顺心的日子不少。下朝之后,直接摆驾去了谨身殿,他需要冷静一下,顺便三省吾身,他这位四叔,实在是太不好对付。醒悟之后,建文帝终于意识到放燕王回北平是件多傻缺的事!下定决心,等到洪武帝祭日,燕王进京后立刻动手。这次,绝对不能再纵虎归山,给自己添堵。可惜建文帝醒悟得有点晚,叔叔的人生和斗争经验比侄子丰富太多,建文帝的算盘注定落空。不过三日,北平来的。燕王放了狠话,兄弟三个全都老实了。朱高炽端坐在车中,两个宦官在一旁伺候,朱高煦和朱高燧坐在郡王车架里,兄弟俩叽叽咕咕,,也不晓得在说些什么。随行的护卫八百是摆在明面上的,暗地里,燕王也有安排,只是不能为外人道罢了。沈瑄与燕山右卫抽调的倪千户共担护卫长官之责,两人骑在马上,一前一后,沿途不时派出斥候,四处查探,还绘制出了简陋的地图,沿线城防都有标注。看架势,不像是护卫朱高炽兄弟进京,倒像是为今后打仗做准备。中途休息时,孟清和被叫到了高阳郡王的车架前,前门推开,一脸稚气的朱高燧也不用宦官传话,直接招手让他进去,&ldo;你就是孟十二郎?我听兄长说过你,进来,我有话要问你。&rdo;孟清和下意识回头,沈千户正在前方警戒,倪千户倒是在附近,可两人不熟。&ldo;怎么?&rdo;朱高燧见孟清和迟迟不动,神色间出现了不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