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成为了女帝 > 第37章 科举制度出 赶考文人四面八方涌向帝都而来(第1页)

第37章 科举制度出 赶考文人四面八方涌向帝都而来(第1页)

南宫辰逸转身回到了未央殿,刚用过膳,他闲着没事,就想起了明政女帝登基时布的第三个旨意,要在帝都举办聚集天下文人的考试,他像着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应该能完善以后的考试,所以就走到书房洋洋洒洒的书写着。

一参加科举者的主要来源

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很多人。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被称为“生徒”

;自学成才继而向地方政府投牒自举,经考试合格后同地方贡品一起被送入京参加科举者,谓之“乡贡”

。唐朝对“乡贡”

报考者的要求也不甚严格,除作*犯科者不得参加外,只要求商人或工人不得参加,应该说是比较开明的⑤“生徒、乡贡”

这二种人是科举的主要来源。

二科举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最重要的常举。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秀才一科要求对有关国家的大政方略问题,作策论五篇。旨在选拔一些具有宏观全局意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对考生要求非常高,如果被推荐而来而未能得,所荐州长官甚至还要受处分,以至于后来参加考试人数非常少,唐高宗时曾被停止过,此后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明字科旨在选拔对书法、文字有专长的人才;明法科旨在选拔熟悉法律的司法人才;明算旨在选拔精通算术的数学人才,以上科举多被世人所不屑,因此不被人所重视。

明经中所谓的“贴经”

意思是指将一句经书的两端掩上,中间留一行,又将此行中的三个字用纸糊上,让考生填写,叫做贴经,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天空。“墨义”

是考经文及注疏,初为口试,后因容易被人作弊,改为笔试,故名墨义。这种方法比较机械,考官出题时经常会找一些生僻的句子,而考生也现了考官出题的这一规律,因此也就把心思放在如何押题上,反而对经书中的本义根本不加重视和了解。试策即考官出一道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要考生做答,颇似如今的论述题,这是考试的最关键部分,一些优秀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就在此处。进士科中除试策非常重要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诗赋。后来,要求考生当场作杂文两篇,主要指箴、铭论、表等实用文体,后逐渐改为专考诗赋。

诗风大盛,各种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皆以能诗为荣,因此能否在科考中赋得好诗,对自己的科举成绩影响也非常大。由于有一些考生已经颇有诗名,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往往把自己的作品向一些名流投递,以期望能够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忙,谓之“投卷”

。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渐江考生朱庆余的那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闻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那位张籍张大人得到此诗,甚为高兴,也酬诗一,做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朱庆余因此诗而得中进士。当然,想朱庆余这样的幸运儿还是少的,这种类似走后门的投卷,使得一些权贵势力经常干涉科举,让一些并非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得中,而一些才华出众的考生却要名落孙山。大诗人杜牧去参加进士科考,虽然献上了自己的名作《阿房宫赋》而被考官大加赞赏,并且也有其它人推荐,但因为前几名已经事先被安排好了,杜牧不得不屈居第五。

三明经、进士两科的考取与登科

由于明经注重的是死记硬背,考取的内容相对容易一些,而进士科最关键的是则是难度较大的诗赋,因而,进士科往往显得比明经含金量高得多。“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之一二”

,6由于进士得中者非常少,每次最多三十来人,因此进士科显得更加重要,也非常难考,能考取进士者一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许多人穷其一生精力,也不能得中。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大诗人白居易27岁得中进士,做诗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像他不到而立之年就得中进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考生在参加了吏部后为礼部主持的考试后,基本上就算是高中了,只是在后来,曾经“策问贡人于洛城殿上,数日方了”

。又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这两种方式在唐代虽未形成制度,但还是开了宋代以后“殿试”

、“糊名”

的先河。

此时已经放榜,得中的考生们从此便扬名天下,有许多的宴请、活动要参加,如闻喜宴、曲江宴、月灯阁打球宴、雁塔题名等等,这是新得中的仕子们与达官贵人们互相结交,加深关系,为其后的仕途提供方便,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的重要活动。

当然,得中进士也不意味着士子们就马上成为了“公家人”

,还要经过还要经过吏部的“选试”

,合格的才授予官职,“选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