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我在北大学考古起点 > 第005章 北大建筑(第2页)

第005章 北大建筑(第2页)

苏亦这话,纯碎是瞎扯,但忽悠陈飞陪自己去图书馆的决心肯定是不动摇的。

“你确定我们能进去?”

陈飞也被说动心了。

“肯定啊,咱们的复试通知书堪比借书证,现在怎么已经是北大的准研究生了嘛!”

苏亦笃定道。

北大的一塔湖图,一塔说的就是博雅塔,一湖自然是未名湖,一图不用想也都知道是北大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号称亚洲最大的图书馆。

然而,78年的时候,还没有后世的规模。

馆舍只有75年建成的西楼,也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主体,李人捐资兴建东楼还没有影子。

但此时的西楼,已经算是北大最为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跟偏向西式风格的清华园建筑群不一样,北大燕园的建筑则倒是充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风。

兴建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完美的保持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此时的西楼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并没有经过后续的翻修,更加能体现这个时代的建筑元素。

奈何自己没有相机,不然苏亦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种记录时光的美。

这个年代,藏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些年,苏亦为了收集一些古籍,可是废了老大的功夫。

但是相比较北大图书馆的藏品,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他连巫都算不上。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离开北大图书馆,他就成了涸辙之鲋,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这话固然是季老的谦虚,也从侧面北大图书馆藏书之丰富。

这也是苏亦迫切过来图书馆的原因之一。

他猜测的没错,有了复试通知书,他俩只需简单的登记就被允许进入图书馆观看藏书。

当然,重要的孤本古籍,那是不可能有机会碰触的。

但补全自己的知识盲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一天,苏亦基本是泡在图书馆内,主要还是观看北大历史系各位大佬的著作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

他不缺未来的知识,然而,对于当下的资料,确实极端匮乏。

这一点,陈飞跟苏亦差不多。

他考的是法学专业,在中国法学界,有著名的五院四系之称,四系以北大法律系为,北大的法学肯定不止还行那么简单,是相当牛逼。

都是大牛。

陈飞要是研究生毕业了,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当然,前提是能够过了复试再说。

苏亦惯例早起,然后被陈飞拉着继续联系英语口语对话。

“苏亦,古得猫宁!”

“飞哥,古得猫宁!”

打完招呼,两人相续一笑。

研究生复试,分口试跟笔试两项。

其中,也包含口语。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考生来说,口语就真的是走个形式。

很多北大复试的学生,外语只考十几分,陈飞的外语初试成绩只有25分,所以看到苏亦九十多分的外语成绩,顿时,目瞪口呆。

从认识开始,就一直拉着苏亦给他补外语。

建国初期,国内学习苏联教育模式,院系大合并,重理轻文,理科专业细分两百多,而文科专业则剩下十几个专业。

学科上学苏联,就连外语也学俄语,不然,就是德语,英语绝对的边沿化,这样一来,恢复高考后,把英语定为必考科目,分数则是惨不忍睹。

不仅高考,研究生考试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近乎满分的英语成绩,有多醒目就可想而知。

这种醒目,不仅表现在跟北大外语系妹子秀口语,也表示在后面的复试之中。

……

在招待所食堂吃过早饭后,陈飞尽心尽责的充当保姆的角色,准备先把苏亦送到历史系的复试地点再则回法学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