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恒的资料倒是很普通。不过多数人不会在网路档案中放什麽重要的资料,所以春本来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嘉南科技大学毕业。明伦国中毕业。沙路国小毕业。这个人的人生几乎和春一样,平凡无奇。
曾任国文家教、历史家教、力声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嘉科大田迳社社员。曾任职於明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务。hsbt银行投资顾问部职员。
hsbt银行?
银行?
春把滚轮拉上去,又重新确认了一遍。
hsbt银行投资顾问部职员。
这个资历就像火炬一样,烧灼着春的视线。
而且这个资历「少了一项」,那就是夏至恒现在的状态,「现任秀朗便桥下街友」。春想,然後应该再加上一项,「银行抢匪预备犯罪人」。
银行投资顾问部职员——街友。
街友、银行投资顾问部职员。
春把这两个职称写在纸上,连搁在纸上都嫌彼此冲突的两个字眼,好像「十二指肠」和「诗华洛士其水晶」,或是「地下钱庄」和「圣灵降临节」一样,总而言之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
从这个字眼到那个字眼,一定有什麽「断裂的连结」。春迅速地用原子笔把它们划除,把下巴顶在原子笔头上,盯着电脑萤幕呆。
春试着闭起眼睛,回想。不是想像,春总是避免想像。夏至恒自从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起,总是给他一种强烈的不安定感。
在无声电视展场时,夏至恒宛如上帝,一身苍白,举止从容。
第一回翻窗爬进他家窗户时,夏至恒下凡了,而且一下凡就平凡得令人啧舌。
夏至恒决定存在在这里後,春发现他又变得不平凡。只是比起展场的他,是另一种意义的不平凡。
至到发现他是街友。
直到发现他干过银行行员。而这个行员显然还想去抢他的老顾主。
春感到混乱。人认识一个人的步骤正确来讲应该是这样,先是「第一印象」,由一个人的外貌、气质和谈吐所组成,然後是「自我投射」,在与对方交往与谈话的过程中,逐渐建立「那个人」与「我」的共通点。「原来我们都喜欢网球啊!」、「原来我们都是台中人啊!」,这些共通点会构逐成「你心目中的他」。
等到共通点够多了,接下来就是「定位」,这个人会被归类到与你建立关系的众多人口中「某一类别」里。「某a」—「某a和我一样在某公司上班」—「某a是我的同事」。这样某a的「定位」就确立了,同时从此以後你和某a就算是认识了。
但是夏至恒不同。春无法定位这个男人。
没有「第一印象」,夏至恒的第一印象太背景了,春无法从中获取资讯。
没有「共通点」,春想他和夏至恒唯一的共通点,只有他们的性别。
无法「定位」。
从而,他和夏至恒无法认识。
春不认识夏至恒。
不过说的也是,从展场到现在,距离耶诞节只剩下五天,春和夏至恒也只不过相处不到一个礼拜而已。
春叹了口气,打算把视窗关掉,躺回床上装病人。
春的滑鼠顿了一下,他看见右手边有「相簿」。
女友很注重经营网路上的相簿,他把和春去每个地方玩的相片整理起来,挑选拍得最好的,上传到里头,精心地加上标题。春对为过去的事留下影像没有兴趣,甚至觉得恐怖,他宁可留下文字,春会把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但不会「拍下来」。
夏至恒的相簿里显示有一百五十三张相片,春挣扎了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