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军州事王若虚正在编纂整理《宣宗实录》,案前参考资料与他等同。多少年来,王若虚施行仁政,为民创造安详和谐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
正当王若虚伏案提笔时,官差报告有一封王公加急信笺。王若虚看到写的家乡地址时,他按捺不住喜悦,可等到他看到信的内容时,笑逐颜开的表情顿时凝滞,紧接着双眉紧蹙,二目呆滞。原来慈母病重,让他接到信后赶紧回家。
一切布置工作完毕,他与随从打马如飞驰奔故乡。
一家人集聚在烛光下,与阔别家乡的王若虚畅叙。
“喤喤”
一声声锣音传来,接着村里报信人李拐子敲着豆大的铜锣喊道“乡亲们呐!吃了黑介饭到村广场集合,上面有指示了。”
“妈的,不会又是征兵吧?”
一个后生扬声道。
“我看局势紧张,从之,你赶紧走吧!恐遭不测。”
王若虚叔父叮嘱道。从之,是王若虚别称。
这时街上村民三三俩俩,噼里啪啦脚步声,6续走向村广场。
广场上,火把通明,里正站在前台,招呼着让村民走近点。
一锅烟工夫,里正看人员差不多了,便大声说“蒿城县衙指示咱们村壮丁当兵,家里有三个儿子的,留下一个。一个儿子,父母健壮的也可以去当兵。”
底下人嚷嚷开了,这年月兵荒马乱的,今个金国征兵,明个蒙古征兵,冷不丁半路窜出一股土匪,说跟他们干吃香的喝辣的,还能保家护院。
里正开诚布公道“乡亲们,这次是元朝董俊大将军征兵。”
“不去,蒙古人太蒙古,不懂礼节,与咱不是一个道上的。”
人丛中不知谁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就是呀!宁跟清楚人打顿架,也不与糊涂人说句话。”
有人附和着。
“我看谁再说点子不吃紧的话,就绑起谁来。”
会场旁边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说道,这个人是县衙专门派过来领兵的。
果然,有两个小伙子与官差作对,被绑了起来,啪啪啪一顿皮鞭狂揍,疼得这两个人“啊啊啊”
瞎叫唤。
“谁要是与蒙元朝廷作对,这两个人就是下场。”
那个领兵的人怒喝道。
王若虚把耳闻目睹的事情,铭记于心,他要整理乡下老百姓生活状况以及反对蒙古统治的事情写出来,披出情报要及时呈给金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