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河朔指哪里 > 第三章 仕任(第1页)

第三章 仕任(第1页)

在真定府恒阳书院,王若虚在古文家刘忠言教导下,潜心学习,废寝忘食,沉浸在儒家文化海洋里而不能自拔。

恒阳书院是真定一带着名书院,源于东汉时期,校训是敦修学校,教授不辍。到了隋朝,着名教育学家房晖远,在此地提倡教育,劝生励徒,学习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驰名遐迩。比如文学家蔡松年、蔡珪等人;书画家李着,诗人周昂等杰出人才,成了名副其实的“礼乐政教之乡”

到了金代,恒阳书院以真定府为中心,辐射到长城内外,文化教育得到了长足展,达到了欣欣向荣的境地。

期间,王若虚学习《大学》《中庸》《春秋》《道德经》等国学典籍,还对《孟子》产生了浓厚兴趣,还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先生刘忠阅罢,心中赞誉有加,觉得孺子可成大器。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刘忠看到大名鼎鼎的王若虚,不禁赞叹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天,刘忠给学生授课《孟子》中《滕文公下》,文中写道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刘忠阐述观点,说孟子用幽默含蓄的语言,回答了士大夫景春关于大丈夫论据,多少年来,这句话迸出耀眼的思想与人格魅力。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孟子光辉思想的照耀下,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也深深地鼓舞着王若虚。在他看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感觉到有股无穷的力量,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浩然凌云志,自此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金章宗承安两年(公元1197),王若虚参加进士考试。当时,金国承袭宋、辽考试制度,分为明经科与经义科两种,二者考的都是儒家经典知识。二者不同之处,经义科以经书中的文句为题,进行阐释义理;而明经科只会念注疏,不会经文。

那个科举时代,殿试以文考取的人为明经,以才考取的人为进士。

在这次国考中,王若虚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压倒群雄,擢经义进士。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是说三十岁考中明经,年龄实在是太大了,而进士科题目较难,故而能够五十岁考中,这还算年轻的了。简而言之,便是明经易考,进士难得。

王若虚考中时,芳龄二十三岁。

王若虚初涉政坛,任麓州主管文书簿籍的录事。以后,相继任管城县、门山县两地县令。他鞠躬尽瘁碧血丹心的仁政,以“惠政”

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他做官襟怀坦白光明正大,他不止一次地说“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校而求其称职。”

这种替人担忧为民着想,一日三省吾身的父母官,又怎能不让人传颂呢?

他经常勘察民情,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几乎一天都不得休息。任职期满左迁之时,村民们攀辕争相去送。王若虚看着男女老幼,一个个含泪倾诉离别之情,不禁动容道“我的父老乡亲,有机会还会与大家相见!”

他为了安慰黎民百姓,过了好几天才能成行。

这正是

怜恤苍生安天下,碧血丹心着芳华;

不期左迁离别日,众生芸芸颂风雅。

喜欢河朔儿女请大家收藏河朔儿女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