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丢掉……
这几个字,就如同插在大崽心里的针。
其中的缘由,跟大崽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述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厉丰北的父亲那一代。
厉家本就是贫苦人家,所以才会送十六岁的孩子入伍。
也正是因为如此,厉家领到了部队的一笔津贴,家里勉强有了点钱,也终于能拿得出彩礼了。
厉父厉母给大儿子厉丰南讨了一个媳妇刘美娥。
但是好日子没几年,厉父重病,家里花光了钱买药治病,还亲戚邻里欠了一屁股债。
到最后……
厉父还是不治病死了。
临死之前,连厉丰北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甚至是他的死讯,也是隔了一年后,才寄到厉丰北的手里。
农户人家,少了一个能干重体力活的成年男人,厉家的日子也就越来越煎熬了。
那些年里,厉家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厉丰北从部队里寄出来的津贴。
那个时候的厉丰北,职位还没有现在那么高,就只是大头兵一个。
他的津贴,也没多少。
后来随着刘美娥怀孕,还一胎生了两个大胖小子。
对别人家来说,或许是天大的喜事。
但是对穷苦的厉家来说,一下子多了两张嗷嗷待哺的小嘴,每天都等着要吃要喝,跟天塌下来也没区别。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厉丰南身上。
厉丰南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想尽办法去赚钱。
一个泥腿子而已,除了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哪里还有其他赚钱的办法。
就这样熬了三年。
刘美娥第二次怀孕,三崽在嗷嗷的哭声中,就这样出生了。
厉丰南咬紧了牙关,拼了命的干活。
但是在三崽一周岁的时候,厉丰南却死了。
三十几岁的壮年男子。
是硬生生的过劳累死的。
厉家的顶梁柱,彻底的塌下来了。
日子更是没办法过下去,每天都只是勉强糊口而已。
家里剩下的两个女人,苦哈哈的照顾着三个小孩。
那些年的苦日子,三崽就是个襁褓里的婴儿,完全没有任何记忆,只会流鼻涕和哭着要奶喝。
二崽心大,忘性也大,似乎也没这么记在心里。
可是大崽不一样……
在厉丰南时候,刘美娥和厉母不得不下地干活,她就把家里的家务,全都扔给大崽做,还要大崽照顾两个弟弟。
那个时候的大崽,也才三四岁。
一个三四岁的小娃娃,背上背着一个,手里还要牵着一个。
要走几里山路,去挑水捡柴火。
要在大冬天的时候,去河里洗衣服。
如果只是单纯苦一点,一家人在一起,熬一熬还是能熬过去的。
可是刘美娥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厉丰南还活着的时候,刘美娥就是一个悍妇。
现在厉丰南没了,日子过得苦,她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只要大崽一丁点事情没做好,她就对小小的孩子又打又骂。
甚至是三崽哭了,都要怪大崽不会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