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公元前八世纪是中国什么朝代 > 第20章 武备(第1页)

第20章 武备(第1页)

随着训练深入,洪毅开始增加强度。众学生身上绑缚沙袋,或在沼泽泥泞里,或在海边滩涂中,摸爬滚打,苦练技艺。洪毅还按照五人、十人进行了小规模阵型演练,队友们相互依托,亲密配合,小队成员分工明确,众人合为一体,真如使出了三头六臂。

早在军训开始,洪毅便着手进行着装备升级。族长萧万寿找来了部落里最好的猎手匠人,按洪毅的要求对弓弩、羽箭进行了系统性改进。每次洪毅去讲解装备,宜静和长镇必跟随左右,和匠人们一起,认认真真记录着洪毅所说的关键点和要求。

优秀的军人不仅需要完备的训练,还需要强大的装备,使之如虎添翼,战力倍增。由于附近铁矿不多,商队除了置换粮布,就是用盈利换取铁器。幸好现在商路拓展了开来,已有几批大客户上门,粮食布匹渐渐增多,使得几个据点将重点都放在了粗铁收买上。

洪毅集合了所有换回的粗铁,将后世一系列炼钢技艺授予工匠们分享研究,更是押后了铸金项目,将炼炉、精煤,风机、匠人等种种资源优先配给炼钢。使郡利之钢,独步天下。

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齐着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就已明了“灌钢法”

,解决了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渗入的难题。宋代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炉温提高,加了冶炼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宋人还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明代又有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一千三百度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

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所以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炼钢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领先到明朝中后期。

有了精钢,虽然不多,但武器装备的改进便有了基础。先是弓,进行了大力的改造。先由单弓增加若干材料,改制为钢胎复合反曲弓,又增加了瞄准器和偏心轮,在增加了射击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所需拉力。

如今制出的几把样本,仅如角弓大小,所需力量连女生们都感觉十分趁手。而射程最大可达近三百米,已然过了后世着名的英格兰长弓。洪毅命名为“裂日弓”

,要求一分钟至少射十五箭,形成军阵后,箭幕可对敌方冲锋有效压制,并带来毁灭性杀伤。

至于弩机,只设计了两种,一种仿制洪毅的特战弩,名为“神臂弩”

,射程百米左右,但力量强悍,初度快,射频率比弓箭高出一倍。精确度契合点杀要求,还配有更先进的瞄准镜位置,留待后期加装。训练标准也是比照后世狙击手手册编写,可杀人于无声无息。

大的床弩制备较为复杂,需要材料众多,使用时需团队合作,洪毅倒是不急,按记忆中的设计图纸细细安排了,便由得慢慢来造。

弓弩箭矢由白桦木制成,笔直坚实。钢质箭镞,锐利无比,倒刺尖长,中箭者不易拔出。鹤尾做羽,质地精良,名为“穿云箭”

。因为是样本,匠人们只管精益求精,将来形成规模,批量生产,都要有个标准。

床弩之箭巨如标枪,连尾羽都是铁翎。按照洪毅的设计要求,千米之外可洞穿城门之木。可惜射一次时间颇长,成本也高,不过装到海军军舰或捕鲸船上使用可大显身手。至于扳指,更是黄金打造,既有效保护了射手的手指,更是华贵上档次。

除却弓箭,这刀甲可就复杂了。刀制备了三种:长柄刀,曰:破空刀,刀柄及肩,刃长半米,为重骑兵主要装备。步骑两用的贴身刀具一长一短,长刀曰:横刀,一米三分,刀身狭长,宽背薄刃,双手可持。短刀曰:格刀,长逾六分,略微厚重,单手即可,轻盈敏捷。

所有刀具均为微弯刀,刀刃外弧使得与被砍杀物体接触面积小,比直刃刀更容易切入。刀身重心远离刀柄,增大了杀伤力量和杀伤范围,适合劈砍。

护具分重甲、轻甲,重甲为板甲、罩盔,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精钢制造而成,轻便坚固,且组件少,士兵独自可穿戴,重骑兵装备。轻甲为绢甲,丝绸制造,重点防护要害,如衣物般轻盈,尽量减少士兵与马匹的负重。为轻骑兵装备。钢铁优先展经济,甲胄储备并不需太多。

其实对于未来战争,洪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计划按照蒙古军队的式样,轻骑突袭消耗,重骑破阵掩杀。利用战马移和射程优势,虽达不到视距攻击,却可以达到我杀得了你,你却摸不到我的目的。

洪毅手握的条件完全支撑的起这套战法:大量的蒙古马种,精良的弓弩箭矢。只要从严治军,勤加训练,在当时之世界,野战可天下无敌。

至于对冲肉搏,那是侮辱智慧的打法。所以只有重骑装备重甲,减少扑杀时接敌造成的伤亡,其他兵种根本没有防护的必要。更何况洪毅拿手的是特种作战,崇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理念。

在洪毅心里,只要利器在手,敌人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其实古代战争的智慧,大部分都是由中国战场研出来的,其他地区根本出现不了动辄几十万人的庞大对决。中国古代兵法如云,洪毅深谙其道,谋略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远远大于装备。

后世各种战法都编写成书,洪毅闲暇时也曾涉猎不少。单说伟人的几个经典,什么纵深挺进、分割包围、围点打援、调虎离山,洪毅就吃的透透的。在这唐代打仗,能让自己吃亏的怕还没出生呢。

眼下装备已成,洪毅向学生们一一展示讲解。众人知道洪毅新奇玩意多,却料不到短时日内得见如此多的神器。长空基础最好,件件上得手来,只觉得自己犹如天兵天将,喜不自胜。十来个好武之人,白日里玩命训练,下了晚课还要加训一个时辰的装备,方能不再躁动,安心睡觉,如痴如狂。洪毅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只有长镇心眼又多还贪心不足,一日当着众人公然索要那“千里眼”

。洪毅忧其只顾贪多,当即翻脸,令每人加跑了二十里,不需说,在洪毅看不到的地方,这小子必然免不了被群殴一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