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瑾玉听后只笑了笑,让她们下去休息,明天就要正式做活了。
出了仓库,顾瑾玉对柳伯说:“这成品还有些地方不对,柳伯你要辛苦些。依你看,按现在这样,半个月能开张吗?”
柳伯想了想,“恐怕不行。一来人少,刚刚熟悉,手脚还慢;二来,这东西做出来必定紧俏,我们这点怕是跟不上,而且地方也小。依老奴看,不如再寻个作坊,多找点人;三来,各种所需材料,要及时屯起来,到时候生意好,怕有人眼红,从中作梗。还有这新胰子用什么包起来,东家可想好了?”
顾瑾玉听得连连点头,“柳伯说的对。前面三条,柳伯劳累些,明天到处看看,买个作坊,人能买则买,不能买就雇,只是千万要精挑细选。还有材料,就买下短期用量即可。”
说着拿出一张大额银票交给他,“就拜托给柳伯了。至于用什么包,前几天我已在几家木匠那里定了盒子,又裁了些精美的纸。”
柳伯接过来,“既然东家已经想好了,其他的老奴一定尽心尽力。”
说完事,顾瑾玉就要回去。柳伯见天色已晚,几个女子行走不便,就叫儿子柳俊送她们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顾瑾玉每天都往铺子里去。开始只有她和锦绣,有时王晓涵会带琉璃一起去,后来袁益杰知道了,生怕几人不安全,让伴鹤每天跟着出门。
女工们越来越熟练,柳伯和柳俊每日出去奔波。七天后,作坊买好了,柳伯又买了七个人,雇了五个人。
柳伯将铺子里的流程搬到了作坊。
过了几天。顾瑾玉例行到铺子时,柳伯拿出一块新胰子给她。
顾瑾玉很欣喜,这和赵蕤当初给她的差不多,就是香味不一样。
柳伯说按这样下去,再过半个月应该能开张。
顾瑾玉告诉柳伯,能做出来的香味,都要做出来。又让柳伯转告大家,辛苦这半个月,到时候开了张都有赏。
柳伯眉开眼笑地回了作坊。
顾瑾玉回了三福街。才刚坐下,袁母带着丫头红儿过来了。
袁母瞧着顾瑾玉满脸倦色,有点怪自己没用,“瑾玉,累了吧。哎,我这老婆子也帮不上什么忙。”
顾瑾玉连忙道:“义母,你别这样说。我是为了自己,辛苦点算什么?”
袁母拍拍她的手,“好孩子。本来你这么累,我不该来。只是今天那什么宋家的又来了,而且还呆了很久。我想,人家都上门三次了,你们又认识,虽然在热孝中,看她们如此诚心,不如哪天去拜望。”
顾瑾玉这才记起宋家的事。离开业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明天去看看。
袁母见顾瑾玉沉默不语,以为她一个女子孤身去做客拘谨,“你要是不嫌弃,我和你同去,如何?”
“哪里有嫌弃的话。我求还求不来。那请义母明日同我一起去吧。”
袁母笑着点头,嘱咐顾瑾玉要记得带着回礼,安慰了她几句,带着红儿回房了。
次日一早。顾瑾玉带着锦绣收拾了些回礼。想了想,拿上几块新做出的胰子,用定作盒子装了。待一切妥当,去见了袁母,两人准备出门。
王晓涵听到动静,拦住两人,说什么也要跟去,顾瑾玉坚决不同意。
袁母笑着劝顾瑾玉,“罢了,她也是想见识见识,多个人也多份胆量。”
王晓涵心里撇撇嘴,宋家有什么好见识的,嘴上还是说:“我是怕表姑被她们欺负!”
顾瑾玉心里有点恼,“又不是去打架!你在家待着。”
王晓涵见顾瑾玉面上有恼色,也不敢再胡闹,眼睁睁看着她们出了门。
————
宋家住在紫金街,附近都是官宦人家,离三福街半个时辰的路。
到了门前,众人下了马车,伴鹤上前拍门。守门的小厮问清缘由,告诉一个三等婆子。那婆子叫小丫头领了顾瑾玉几个先去花厅,自己飞奔去正房禀告宋夫人。
宋夫人心情正好。听了心腹回话,脸立刻垮了下来。
容家的见宋夫人神色,揣度着说:“夫人若是不想见,不如让奴婢去看看。”
宋夫人冷笑道:“见,怎么不见!请了三四遭,终于肯赏脸了。让她们进来吧!”
说完,深吸了几口气,调整面部,微笑起来,“去把姑娘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