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二人忙碌到天快要大亮,踏着晨光,赶着家中的重要资产——驴车拉着猪肉,哒哒哒的走向菜市场。
坐在驴车上,李玉一路上看着热气腾腾的包子摊,挑着满满一担子新鲜蔬菜的小贩,挎着一篮子鸡蛋上街售卖的老妪。
还有冒着烟火气的食肆,随着天越来越亮,叫卖声也热络起来,街旁的粮油米铺、杂货铺,布店钱庄等等也逐渐开门准备迎客。
李父先是把驴车拉到长期买肉的老主顾—迎福饭庄和天和酒楼,
天和酒楼的掌柜看到李玉还不忘关心一下李玉的身体,李玉对此也表示感谢。
接着就去镇上的大户吴家,吴家的嫡长孙办满月要办流水席,一下子就要了一大头肥猪,可值2o13文钱。
因着是吴家的好日子,吴家的大管家还打赏了李玉和李父一人2o文钱。
李玉看着一串又一串的铜板,心里可高兴了,但是看着这么一大袋铜钱又有点愁,掂量一下果然不轻,得有个十多斤。
心中不免奇怪,这怎么不给银子,又不明显又轻,但是也不敢直接问出口。
回想一下在“李玉”
的记忆中只在镇上的大酒楼吃饭看到几个身着绸缎的公子哥用银子付钱买单,而平时的买卖基本上都是铜钱,平民百姓都使铜钱。
和小说电视剧中随手就是一大块银两不同,李玉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原因是什么,算了算了,不就是重了点,能买东西就行,想那么多干嘛!
到了菜市场的固定摊点,李玉跟着李父把猪肉一条一条的挂在木架上,随着太阳的上升菜市场也越来越热闹,李家父女俩的肉摊也热闹起来。
老主顾很多,猪大肠内脏这些味道很大,又不方便清理,但很便宜但是也不缺乏买主,不像某些小说描写得一样无人问津。
李玉不爱吃内脏,不说麻烦,就是那股味儿自己就不习惯,至于猪大骨都作为送大主顾的添头,也不会剩下多少。
日头越来越大,三月份的太阳不是很毒,晒得人暖暖的,摊子上就只有几块肉了,菜市上有些摊贩已经收摊了。
李玉和李父过了最忙碌的时段,李玉守在摊位上,李父去食肆买早餐。
一个中年妇女站在摊位前“小玉给我来半斤五花肉,今天子俊书院放假,得给他好好补补身体。”
李玉现在脑子里都是想着早餐吃什么,加上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脑子也不带多转,拿起刀就切肉“行咧!给你来块肥的。”
大婶嘴角上扬,李玉心想自己今天秀干得不错,看看看看——介是吗!介就是顾客满意的笑。
李玉晓得这时候的人缺油水更爱肥肉,自己可真是快掌握市场痛点,干得漂亮。
按照记忆熟练的割下半斤一块多肥少瘦的肉,用杆秤一称还翘起来,用稻草杆捆好,递给大婶“大婶十文钱。”
那中年妇女似乎难以置信“这就半斤?今天可是为着子俊归家特意来你家买的。”
还特别强调了子俊归家四个字。
李玉也不恼自己买东西有时也会怀疑商家诈称,耐心得再称一次,还递给大婶仔细讲解“婶子你看,这条线对着的可不是半斤嘛!您再看看我这称还给你翘着,我家在这卖了多少年的肉,不是那起子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