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抽刀断角,举兵刃向天道。
“朕以天地立誓,必不负众将士。”
朱珍亦站起,众将士跟随立誓。
“末将亦不负大唐,不负陛下。”
“不负大唐,不负陛下。”
当夜,李晔夜宿朱珍营中,这一夜睡的颇为忐忑,不过很值。
而隔壁帐中的刘崇望,深叹:“陛下这是效光武纳降,夜宿敌营耳。”
事情很简单,却不是谁都敢做出来的。
次日,李晔领朱珍及手下四名统军霍存、常立群、王巩、高一凡回朝受封,朱珍大军皆留在潼关休整。
此事,朱珍没有抗拒,皇帝都能把身家性命,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回朝受封亦无不可,当然心下忐忑肯定是有的。
皇帝陛下要跟朱珍建立彼此的信任,只能从一件件小事来相互试探,现在这样的情况,李晔自然是满意的。
回到长安仅过了两日,朱珍家眷到达长安,李晔给朱珍赐了府邸,允其休假五日,而霍存等人,皇帝亲自赐婚。
四月初五,朝会。
朱珍所部改为左虎威军,皇帝在百官面前封朱珍为归德将军,领左虎威军指挥使,霍存、常立群、王巩为轻车都尉,左领虎威军一厢、二厢、三厢指挥使,各自辖三都兵卒,高一凡亦为轻车都尉,领左虎威军坚锐厢指挥使(原坚锐营)。
全军每厢补充至三千人,共计一万两千人。
受封后,各厢指挥使携妻,各自归营。
五日后,朱珍告别家中老小,赴潼关上任,李晔亲自送到长安城外。
收的大将,又得一万强兵,现在朝廷能指挥的大军足有十万之数,李晔可以好好松口气了。
…………
大明宫延英殿。
众宰相与皇帝议事。
起因有两件事。
一是杜让能奏报,李克用与朱温大军在河阳对峙,李克用轻兵袭击郑州,欲断朱温粮道,两军前锋于永水河畔接战,厮杀颇烈,双方皆伤亡惨重。
二是朱温又遣使蒋玄辉,入朝谢罪。
李晔感觉到,朱温是撑不下去了,怕是东南秦宗权、孙儒有异动,与李克用作战又占不到便宜。
正常的历史中,这个时候朱温已经打服朱瑄、朱瑾,徐州时溥大部土地也被朱温占有,秦宗权被灭,山南东道也成了朱温的跟附势力,一时之间,盛极一时,朝廷也不得不低头。
而现在的朱温,仅占了义武军滑、郑二州,势力大大被压缩。
大唐的宰相们还是认为,李克用对朝廷的威胁,远远大于朱温。
张俊道:“朱温既然谢罪,当赦之,令其攻灭伪帝秦宗权,而河东军,则令其回归本镇。”
此议一出,孔纬、刘崇望皆认同。
李晔问到:“牛侍郎以为如何?”
牛徽摇摇头道:“陛下,臣不知兵事,不过秦宗权既已称帝,朝廷不可姑且任之。”
李晔又看向孙揆道:“孙侍郎以为如何?”
孙揆举勿道:“陛下,臣以为可谈,令宣武军退出滑、郑二州,朝廷令派人担任义武军节度使,若不从,则朝廷亦不赦免,此事朝廷不可急切行之。”
李晔点点头,这就是要拖一拖。
望着满朝宰相,也就孙揆、牛徽这话有点意思。
怪不得说,晚唐朝廷无英才,按照原来的历史,这帮人纸上谈兵,竟然一致认同要对李克用用兵,导致昭宗辛苦攒下的数十万禁军毁于一旦。
可气。
“宣蒋玄辉入殿吧,朕也要听听,朱温想到对朕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