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哪首歌 > 第36页(第1页)

第36页(第1页)

这词也是写思念之苦。有&ot;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ot;之语,这两句真切朴实,我极喜欢。与&ot;为怕情多,不做怜花句&ot;拒避无奈的心态相似。秋雨敲窗,拥衾醉卧,其境如在眼前。容若自己就是伤情人,因此对伤情的心态有非常切身的体会,写得神采飘摇,既真实又细腻。--想起与你在春天分手的情景,禁不住肝肠寸断。韶光易过,却为何我对你思念却依旧清晰如水波明镜,毫无裂痕?才对自己说,不要黯然神伤,试着放开怀抱,不要在一味留恋对你的记忆,岂料在不知不觉间又泪湿青衫。弹指为佛家语,指极短极快的时间。《僧祗》云:&ot;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ot;只是有时候,时间快慢长断对某些暗自坚持的事并不具意义。我了解春光易逝,年华瓣瓣指间飞落,那又怎样呢,我依然看见你。与我在烟柳桃花深处的那场新别。春光满地,无处告别。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问添衣】捣衣,添置寒服是古代女子秋季常做的事。是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多于秋夜进行,所以制好的衣服也被称为寒服。词调中有《捣练子》词牌,即其本意。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ot;寒砧&ot;,诗词中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惆怅情绪,像王驾那句&ot;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ot;王诗之所以能够被人千载传颂,正是因为他如实如神的写出了思妇对远戍边关亲人的牵挂,道出关爱这种洁净如莲花的情感,文字也因此有了超越时间的力量。千年以后的人读了一样很感动。子夜秋歌里&ot;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ot;写捣衣写得风致楚楚。月下捣衣虽是劳作也是人世风景殊胜。更何况是为意中人制衣?果真到了&ot;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ot;的时候,就更感觉不到落寞了。自家的砧声合着别家的砧声,声声阵阵,想着不远处也有人在为亲人赶制寒衣,天下有情人这样多,砧声虽寒入耳也温暖。针线自古是女人的活计,fèng衣制服也相应成变了女性传达爱意的方式。容若此词据考证,应是作于康熙十六年秋,卢氏新亡后不久。小令所截取的,正是生活中&ot;添衣&ot;这么一件细节小事。自从妻子逝去之后,再没有人为容若添置寒服,对他嘘寒问暖。家里虽有仆役无数,然而所制的衣服却没有亲人间的温柔牵挂。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衬的。卢氏的离开亦使容若失去疼惜补偿她的机会。无语问添衣,为何只惯性的理解为妻子对丈夫的慰问,而不能是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李白《菩萨蛮》词有&ot;寒山一带伤心碧&ot;,指日暮之时,山色转深。伤心是极言之辞。伤心碧即山色深碧,伤心白即极白。后人之词多类于此。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水晶帘内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全词除却&ot;云鬟香雾&ot;的指代略露艳色之外,言语极平实。如果知晓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老杜藏在&ot;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ot;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连仅有的一点艳色也褪色似的洇开来,变成了白月光似的惘然。此词一说是塞上思情之作,一说是&ot;悼亡&ot;。我细读词&ot;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ot;确似悼亡之音。&ot;欲&ot;字更是用的恰倒好处,&ot;欲&ot;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年年秋日,你为我添制寒衣,如斯似是习以为常,总觉得日久天长。手中好光阴无从消磨。你我似陌上戏春的孩童,看见花开花谢都惘然欢喜心无凄伤。待得一日光阴流尽,才醒转过来,懊悔哀伤。看得见吗?是一样的秋色。秋风虫鸣月色深浓,我伫立在桐阴之下。仍似去年秋,你知我为何泪欲流?此阕是容若小令中的佳作,上下阕折转之间从容淡定,然而于小处极见真情。凄婉动人之处,似是眼前梨花雪舞,宛转细碎散落一地,让人心意黯然。这一阕的最后两句,我每次读到,心里都梗然。外公是在秋天去世,去年秋时人尚在,今年秋时风景不改,人已不在。擦身而过。生死如河,悍然相隔。渡河时辰未至,人,无力穿越,只能观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