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孝”与“不孝”的遗憾 > 蔡邕一生令人嘘(第1页)

蔡邕一生令人嘘(第1页)

东汉末年,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地处时下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镇的一条驿道上,出现一个男子。男子走着走着,隐约现前方有座建筑。男子站定,似乎是在考虑是否绕道的问题,但很快打定注意,快步朝建筑方向走去。

男子到了建筑入处,仰头用眼搜索到书于门檐横匾上的"

曹娥庙“三字。男人不再犹疑,抬腿跨过门槛,径直走至一块石碑前,凝视起来。

行文至此,有必要作个说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因此类似庙宇之类的建筑,要么被残喘的地方政府辟为赈灾施粥之处,要么任其荒芜,不像时下,只要庙宇有点名气,就会被旅游部门定为na景区,筑起墙、围起槛、收起款。假若那时也是如此的话,铁定不会有"

中国字谜第一庙"

了。

石碑略高人身,刻于碑体中部的文字,即使位于最高处,也能触手可及。男人先是在石碑前仰头俯身了几下,然后立定,开始用手在碑体上一边抚摸,一边默念。及至摸、念完整篇碑文,自肺腑赞叹"

真是妙文啊!"

感叹毕,男子从简陋的行囊里取出纸笔,书了"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八字,又落了款,然后将其置于碑后,取上行囊,扬长离去。

莅日,有进谒曹娥庙者现条幅,见是文豪蔡邕所书,大喜过望,即出资将八字募刻碑阴,然后留下条幅予以珍藏。

蔡邕,出生于公元133年,字伯喈,陈留圉,即时下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因在董卓擅政时当过左中郎将,故有"

蔡中郎"

之称。蔡邕有个女儿,名叫蔡琰,亦即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

蔡邕从小就懂孝顺之理,他的母亲因病卧床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没离家门,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母亲去世后,蔡邕在墓旁盖了一间陋房,住下陪伴母亲,一动一静,皆遵礼制。野间动物如兔子,常至他的陋房边嘻耍,人们奇怪,便去探究。蔡邕后来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邻无不称赞他的品行。

蔡邕年少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数术、天文,擅长音乐。蔡邕性格刚强,不事权贵,汉桓帝听说蔡邕琴鼓很好,命令陈留太守督蔡邕去京。蔡邕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释诲》一文,就创作于那段时间。

公元17o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入仕。其时朝廷为防官场结伙营私,规定凡是有姻亲或相邻之州人士,不得担任官吏。此举导致幽州、冀州等州许多官职,无人可以接任。蔡邕上书汉灵帝刘宏,提出“举贤不避亲"

,废除此规。但刘宏不但不理,反而将那些知其爱好辞赋、故弄文雅的溜须拍马之徒,跨州提拔为官,政坛一时乌烟瘴气。

官场风气邪逆,似乎触犯天庭。那些年,地震、冰雹、蝗虫时常光顾,少数民族如鲜卑族等也屡犯边。汉灵帝有所惧怕,下诏自责,寻求治国良策。蔡邕便上奏,言及七件事,史称"

七事奏"

。这次汉灵帝有所采纳,罢免了一批庸官。

这年冬季,鲜卑乱军大败汉军。汉灵帝就召蔡邕,说“近来朝中无有直言之臣,朕知你经学功底深厚,故特召你,希望你不要藏匿,畅所欲言,直陈要害。为了保密,可用皂囊封上奏折。"

得到如此信任,蔡邕认真而为,奏言妇人、宦官干政是万恶之源,弹劾张颢、玮璋、赵玹等一大批贪赃枉法的权臣,同时举荐一些人品正直的官员。汉灵帝看了此奏,叹息不已,起身如厕,不想奏章全文被近侍曹节偷窥,曹节就向那些被弹劾的权臣泄漏,致使这些官员无不仇恨蔡邕。

不久,朝中有人控告蔡邕与其叔父蔡质有罪,要求将他俩处以弃市。汉灵帝予以准许。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汉灵帝也想起之前自己要求蔡邕上奏、并承诺保密一事,于是下诏免死,举家流放朔方,即时下内蒙一带。蔡邕仇人就雇刺客刺杀蔡邕,刺客反被蔡邕所感动,弃刺远遁。仇人就贿赂沿途官员毒杀蔡邕,受贿官员反而告诫蔡邕一路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到达流放地五原。

蔡邕流放前,正在修撰《东观汉记》。现在有了时间,就续着了《律历意》、《礼意》、《乐意》等十意。汉灵帝爱怜蔡邕才高,第二年大赦时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原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