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三国,英雄好汉轮番上场,叛徒奸人轮流下台。上场、下台,似乎非常容易,但如何鉴别英雄好汉、叛徒奸人,却委实是件让人头疼之事。
说其头疼,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英雄好汉可能以叛徒奸人面目下台,叛徒奸人可能以英雄好汉面目上场。下台、上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旗手好坏谁人知?故而如何识人,便成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因为不简单,于是就有"
人心叵测"
、"
知人知面不知心"
之说。
但也有乐观说法,那就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似乎时间一长,就能看出人的"
好与坏"
。不过这里又出一个问题多长时间才算"
日久"
,一年?十年?二十年?抑或更多?但不管时间多长,仅用"
老奸巨滑"
四字,即可盖掉"
日久"
。
如此看来,识人关键在"
伯乐"
。但伯乐也是人,既然是人,难免走眼。比如时下那些被查的贪官污吏,"
上台"
前无不经过评议、考察、公示等"
照妖"
环节,照理不会出问题,但奇怪的是,还是"
下场"
了!
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目的在于说明人是一种易变动物,很难像工厂流水线那般定制模具,故而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识人问题上纠缠了。为何这么说?盖因有着神机妙算智慧的诸葛亮,也被"
易变"
的部下耍成了"
用人失察"
。如谓不信?请看下文。
诸葛亮早年为刘备军师,之后官至蜀汉丞相。在他"
鞠躬尽瘁"
效力刘备、刘禅那些岁月里,被他提携之人不计其数。但这些人中,能够得到诸葛亮看重的人,注意,这里指的是"
看重"
,也就只有四个,他们分别是马谡、关兴、法正、杨仪。依据来源如下
《三国志马良传》"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三国志关羽传》"
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
《三国志法正传》"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
《三国志扬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