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三国名士名将 > 第4节(第2页)

第4节(第2页)

。换上谁呢?也是非同凡响的角色,他就是陆逊。后来的陆逊,那是大名鼎鼎,但是在眼下,他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阶段。当时,他担任普通将领,驻屯在长江的要塞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吕蒙称病回京城,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望上司,对吕蒙说道:“强敌关羽接壤,将军为何远离来到下游,走后的局面不是令人忧心吗?”

吕蒙不能泄露天机,就敷衍说:“你的话很对,但是我确实病重啊。”

陆逊又说:“关羽骁雄自傲,气势凌人。目前在襄阳建立大功,骄傲放纵,只想往北进攻,对我方没有提防,一旦听到您又生病远离,必定更加没有防备。如今出其不意动手,完全可以制服他。将军到下游见到至尊,应当好好计划一番。”

吕蒙一回到建业,就向孙权建议说:“陆伯言思虑深远,才能堪当重任。现时他的名声还没有传到远方,不会受到关羽的顾忌,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如果让他接替微臣,应当要求他对外收敛深沉,暗中却观察对方形势和要害,这样就能完成大事。”

前面说过,大力举荐贤才,是孙吴历届主帅的突出品德,吕蒙也不例外。而此时的孙权,也是从善如流,立即任命陆逊接替吕蒙镇守陆口。

陆逊一到陆口,就接着表演“示好”

,而且演得比吕蒙还精彩。他写信给关羽,首先大力吹捧对方,说是贵将军新近在襄阳建立赫赫战功,真是了不起;然后大大贬低自己,说我一介书生,根本承当不了镇守陆口的重任,所以殷切盼望贵将军今后多多关照云云。关羽看了很高兴,也很放心,心想孙权小儿,怎么派了一个如此不顶事儿的软蛋角色来啊。放心之后,他就把后方的精锐,不断调往前线增援。

不久,关羽又派兵越过湘水边界,抢夺孙吴建在边界附近的粮仓。此举的后果很糟糕,破坏了战略伙伴关系不说,还暴露了自己粮食严重缺乏的军事机密。陆逊看到关羽的后方空虚,军粮又缺乏,赶紧密报上游的孙权和吕蒙,绝佳战机出现。闰十月,吕蒙出动主力奔赴上游。这至关紧要的收官折子戏“动刀”

,他又是如何表演的呢?

在孙吴水军船队到达寻阳(今湖北省武穴市东北),即将进入对方境内时,吕蒙命令全军伪装成商船船队,将士都隐藏在船舱下面;舱面上摇橹掌舵的驾驶人员,一律换上当时商人才穿的白色衣服。伪装完毕,然后昼夜兼程,杀入敌境。每到一处对方在长江边的瞭望哨点,特别行动队就悄悄上前,将守军全数俘虏扣押,使得对方的军事情报系统,完全变成聋子和瞎子。全军来到关羽后方的要塞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城下,此处的守将叫做士仁,早已起了二心,立即举手投降。此人姓士,名仁,《三国志》卷四十五《杨戏传》记载得清清楚楚。但是,《资治通鉴》在流传过程中,误加了一个“傅”

字,《三国演义》又以讹传讹,也变成“傅士仁”

,以便谐音“弗是人”

,对其加以丑化。现今一些影视剧,不加分辨也盲目跟风,就有点悲哀了。

话说这边的吕蒙乘胜前进,兵临关羽荆州的大本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下。江陵的守将是谁?是刘备的小舅子麋芳(麋芳的麋,史书记载是麋鹿的麋,小说误为糜烂的糜)。此人既无德,又无能,竟然被刘备安排来当南郡太守,作为关羽镇守荆州后方的大本营。麋芳生怕丢了自己和家眷的小命,也不管对不对得起刘备,同样打开城门投降缴械了。你看这任人唯亲的严重后果,可怕不可怕?

在襄阳的关羽,紧急撤退到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准备拼死一搏夺回江陵。但是关大将军很快发现:吕蒙使用了一手绝招,把他的希望彻底掐灭了。绝招是什么?“三国探客”

告诉你。这手绝招,过去叫政策攻心,现今叫做展示软实力。吕蒙不愧是孙吴主帅级名将的亚军,一进江陵城,就显示出政治上的超人成熟,采取了一项在三国战争当中很少见的正面举措,就是宣布约法五章,认真树立仁义之师的形象。

一、严禁将士干扰居民,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连他自己的卫士,而且还是同郡的老乡,因为从百姓家中拿走一顶斗笠,也以违反规定的罪名而被他斩首。

二、关怀抚恤老人之类的弱势群体,有病的免费给医药,饥寒的送衣送粮送温暖。

三、关羽储存财物的仓库,全部查封不准乱动,等待孙权来处置,避免引发将士的抢掠行为。

以上三条,主要针对普通民众。难得受到如此关爱的普通民众,自然也就衷心欢迎和支持吕蒙了。

四、慰问关羽及其部下的家属,绝对保障安全,严禁将士骚扰。

五、优待关羽派回来了解情况的人员,让他们在城中问候将士家属,而且可以自由回去,将所见所闻告知在前方的将士。以上两条,特别针对关羽的部下。前线的将士得知家中平安,待遇甚至比以前更好,都不愿与对方决一死战,士气就全垮了。

不久,孙权又率领大批后援部队进驻江陵。关羽见反攻无望,与儿子关平向西败退,想翻越西北的荆山,奔回益州,但在当年十二月,于临沮县的章乡(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父子一同被擒杀。至此,荆州七个郡中,除了北部的南阳郡还在曹操之手,其余六个郡,已全部被孙权纳入囊中,孙吴西部边境扩张到三峡东口一线。孙刘两家原来在荆州的利益分配格局,至此彻底改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过度的殚精竭虑,超常的精力透支,再加上本来就长期患病,吕蒙很快倒下了。孙权亲自调动各种医疗手段和资源,依然没有回天之力。同样是十二月,吕蒙病逝在公安,享年虚岁四十二。他同周瑜一样,为了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把心血和生命,都贡献在荆州这个大舞台上。另外,在短短的同一个月中,交战双方的主帅级名将,即关羽和吕蒙,都相继离开人世,这也堪称三国名将交战史上绝无仅有的巧合。

作为名将,吕蒙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是从此奠定了孙吴西半部领土的版图格局。至于他的用兵才能,突出在两点:一是与周瑜类似,既能进行谋略策划,又能统领大军实战,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二是在具体作战时,一贯以智谋为先,注重巧取,智取,务求成本最低,牺牲最小,杀戮最少。综合贡献和才能,吕蒙确实可以评为孙吴主帅级名将的亚军,仅次于冠军周瑜。但是,如果以用兵上的投入产出比来评选,也就是从投入成本最低而产出效益最高来计算的话,他完全可以评为孙吴主帅级名将的冠军。

我们的兵法老祖宗孙子,早就在他《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说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也就是说,即便是暴力性的战争,也应当尽量尊重生命,避免血腥的杀戮,体现人性的光辉。如果说,在残酷无比的战争中,老祖宗都在倡导“善之善”

的道义高境界,那么在当今和平时期,思想观念更为进步的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时,就更应当尊重生命,彰显人性。但是很可惜,就连高等学府的大学之中,因为动辄以剧毒致人死亡,或者以利刃残害生命。看来在人格的培养教育上,真的是该好好补一下课了。这正是:

回想祖宗高境界,如何后世愧前人。

关于吕蒙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孙吴主帅级名将的季军陆逊。

主帅型名将第三名——陆逊

他曾经是孙策的仇家,后来却成了孙策的女婿;他当统兵主帅时备受孙权的信任,后来当朝廷丞相时却被孙权逼得气愤而死;他的儿子也是统兵保国的主帅,他的孙子却是西晋文坛的一代大家,三代人都留名青史……

一 猇亭奇功

现在进入我们视线的这位名将,他曾经是孙策的仇家,后来却成了孙策的女婿;他当统兵主帅时备受孙权的信任,后来当朝廷丞相时却被孙权逼得气愤而死;他的儿子也是统兵保国的主帅,孙子却是西晋文坛的一代大家,三代人都留名青史。他就是继周瑜、吕蒙之后,孙吴的另一位优秀主帅陆逊。陆逊军事上的第一次奇功,是在与刘备巅峰对决的猇亭之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大胜。那么陆逊出任主帅的过程顺利不顺利?他又怎样在艰难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最后又对三国鼎立的局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

蜀汉章武元年(221)秋七月,称帝三个月的刘备,出动最大兵力,组成超过五万人的大军,号称八万,东下三峡进攻孙吴,要为关羽报仇,重新占领荆州。关键时刻,孙权挑选三十九岁的陆逊,担纲主帅,统兵五万迎战。但是,陆逊上任后很不顺利,因为部下的一批实力派将领,不服从他的指挥。大敌当前,这批将领竟然有如此举动,原因是什么?“三国探客”

告诉你。

前面讲周瑜时说过,孙吴的将领,按年资分为三期:孙坚时加入的算是黄埔一期,孙策时加入的是二期,孙权时加入的算三期。当时同样也讲究论资排辈,所以一期的老资格程普,才会在赤壁之战中,不服从二期周瑜的指挥。如今,不要说二期的大将还有吕范、周泰、贺齐等,三期的骁将有朱然、潘璋等,就连一期的元勋也还有韩当、朱治两位。另外,孙权宗族的将领也不可小觑,孙权的族弟孙桓就是出色代表。在这两大类人物眼里,陆逊想要来当他们头上的统帅,在资历和关系上,腕儿实在是差得远了。

陆逊原名叫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氏。东汉的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因为原来是先秦吴国的首都,基础雄厚,所以依然是江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且出现了四个著名的官宦家族,即陆氏、顾氏、朱氏和张氏,当时称为“吴四姓”

。而陆逊的家族,正是吴县四姓中,世代为官而且名声最高者。

由于父亲早死,陆逊从小跟着在庐江郡当太守的堂祖父陆康,在郡治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生活。当时,附近的袁术因军队缺粮,派人向陆康索取。陆康反对袁术非法割据淮南,断然拒绝。袁术就派遣孙策进攻陆康。围城两年后,舒县城池陷落,七十岁的陆康愤懑而死。幸好在孙策出兵之前,陆康就让十一岁的陆逊回转吴县老家,因而逃过一劫。不过陆氏家族,从此也就成了孙策的仇家。

十九岁的孙权成为江东新主时,陆逊十八岁,已经成年。但是,此后三年间,他都没有出来为孙权效力,明显是过去的仇怨在起作用。三年后,在孙权的用心争取之下,特别是孙权又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作为对过去恩怨的一种特殊弥补,陆逊受到感动,加之也为家族的政治前途着想,二十一岁的他,才开始为孙权尽忠效力,仇人就变成了亲人。

两年之前,陆逊协助吕蒙,攻杀关羽占领荆州,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孙权才将千钧重担放在陆逊的肩上。但是,在上面两大类将领看来,论资历,你陆逊连第三期也都不是最早的,论关系,你此前还是老孙家的仇人,心中自然对你陆逊不服。还有很微妙的一点,就是此前孙吴的三位主帅,从周瑜到鲁肃和吕蒙,那叫一个清一色。什么清一色呢?堪称地域上的清一色,都是江北人氏。周瑜的家乡庐江郡舒县,在今安徽省庐江县;鲁肃的家乡临淮郡东城县,在今安徽省定远县;吕蒙家乡的汝南郡富陂县,在今安徽省阜南县。孙吴政权有三大支柱力量,即江北人士、江东土著和孙氏宗族。江北人士大多是在孙策打回江东创业时跟随而来,而江东土著则多半是在孙权继承权位之后才加入,所以前者要比后者的资历老。资历上的歧视,再与地域上的差异搅在一起,更加使得上面两大类将领,对陆逊这第一个出身江东土著的主帅,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中记录的状况:“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

抵抗刘备的时候,各位将领有的是孙策时代加入的老部下,有的是孙氏宗族的高贵成员,他们各自矜持,不肯听从陆逊的指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