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这是个圈套,逃
半个时辰后,
范京匆匆离开了李家堡。
脑海中还是回荡着李郁那些“惊世骇俗”
的言论。
“大清的这张桌子上,人太多,肉太少。
想上桌吃肉,就必定要掀翻别人。
李家堡的产业是配套造反的,并不产生利润。
在我们有实力和朝廷叫板之前,都甭指望靠正经产业挣钱。
相反,还需要从其他渠道掠夺钱财,扶持产业。
还有,
一旦我们独立把某个正经产业做大了,就是被人鲸吞之时。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到了那个时候,不想反,也必须要反了。
所以,还是掠夺吧。”
……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证安全。
即使是搞点生意,也要把地头蛇们全部拉上,有钱大家赚。
这样一来,即使有些人现什么。
也会装作不知道,为了未来的分红。
大清朝的官吏多数比较现实,
公私分明,深知朝廷的是朝廷的,自家的是自家的。
什么都是假的,银子才是真的。
大清朝的地方官吏升迁,其实是很难的。
知县以上的官职,绝大多数是空降。
仅有2成空缺,是留给基层的卓异者。
而吏部天官,堂官,司官,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
至于掠夺的目标,李郁没有下定决心。
而是先给潜在目标做个评估,捏个油水大,后患小的。
官,匪,绅,商,都在考虑之列。
每月的食物,钢铁,火药,饷银,日常修缮,官府人脉维系,都是固定开支。
赖二去潮州府,是一笔临时的巨额开支。
西山岛赎买搬迁,又是一笔。
而且,给官吏股东分红的时节,近在咫尺了。
那帮人,可一直在盼望着能够过个肥年。
煤饼卖的那么火爆,府城人人眼红。
如果几个月后,拿不出银子。
都不需要乾隆出手,他们就要拆了李家堡催账。
……
当晚,
张铁匠父子又来了。
并提出了一个早就存在的“大问题”
:
“人手不够。”
事实上,整个机床车间,一直以来就只有爷俩。
铁匠铺子那边,倒是有几个后来招募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