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龄敕的“布告”
出去之后,很快有了来自丱陵不同地方的报案消息;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些,——
xx地出现了无头案。……
xx地出现了奸杀案。……
x村出现了不明真相的瘟疫。……
x地出现了不明真相的火灾。……
x村出现了多名孩失踪案。……
x地蛇群泛滥。……
x地生了洪涝灾害。……
x地生霖震。……
xx地出现了豹猫。……
xx地多户村民家的鸡子不明真相地大批量死亡。……
x地多户人家的牲畜被盗或者不明真相地死亡。……
王龄敕对此报过去的情况和数字感叹不已,“看来,这个‘变态金身’真是为非作歹,无处不去,作恶多端啊!”
不过,王龄敕又转念想想,觉得其中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儿。譬如,报过去的情况和数字里边,只是敷衍了事地“皆与‘变态金身’有关”
,但是,为什么无一个围捕“变态金身”
的情况报告呢?
因此,王龄敕再看看那些报告过来的情况和数字,不禁唏嘘而语道“这些没什么用啊!这简直就是问题反映嘛。如果出现一个问题就强拉硬凑与‘变态金身’有关,那岂止是丱陵之地与‘变态金身’有关?恐怕全下甚至整个宇宙,赖好一点屁大的事都会牵涉到与‘变态金身’的关联。如果那样的话,那朝廷内阁的象观察官岂不是在捉弄下人吗?那不也太滑下之大稽了吗?”
不过,王龄敕再转念想想,觉得丱陵各个地方把问题反映过来,按照赵奎山司督下达的命令,不妨也是给了自己一个下来的台阶,足可以堵住赵奎山的嘴。如果赵奎山往朝廷那儿献什么谗言,那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一份份各个地方报过来的情况,就足以推翻赵奎山的不实之词。
接下来,王龄敕开始沉思默想起来要不要给赵奎山汇报各个地方反映过来的情况?要不要直接上奏朝廷?要不要见赵奎山、郑芷苠……
王龄敕觉得“变态金身”
这个问题咋看上去虽,但却是牵涉到各个方面的一个“立体交叉”
的问题。譬如,——
1、“变态金身”
流动作案,这就涉及到“群防群控”
问题。没有广大黎民百姓的积极组织和有效的防范、控制,并自觉地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防护网,造成一个铜墙铁壁式的防控态势,那“变态金身”
就会无孔不入,就会依然逍遥法外,祸及无辜。
而动老百姓相互检举、揭、控告、伸冤,又牵涉到朝廷的法度。如果不能严刑峻法,那就生不了什么应有的效果。
要严刑峻法,那又牵涉到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对整个丱陵甚至全国的影响。……
2、“变态金身”
能变善化,这又涉及到科学技术问题。要是科学有了精准的检测、跟踪和技术方面的预防控制体系,那“变态金身”
就是插上翅膀,也在所难逃。
而科学技术需要达到怎么样的高度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地把“变态金身”
掌控起来呢?这可是一个大大的问题!
假如有鹰的眼睛、蝙蝠的耳朵、狗的鼻子、闪电的度——这么一套完备的科技设备设施,那朝廷就会稳坐泰山,安然无忧。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不容乐观。因为没有这样一套科技设备。张衡的地动仪够壮举够能力,但是随着张衡的故去就已经奇怪地觅之无踪了。……
3、“变态金身”
能撼动地,这又涉及到道、佛、儒、法、教、尊等问题。道、佛、儒、法、教、尊彼此自立门户,互不妥协相让,简直与风马牛不相及无异,谈何容易撮合?百家罢黜,儒术独尊,这岂止是一两年形成的事态?不相助,为人臣者又能奈之何?
“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话是这么的,理儿也是这个理儿;但是,又有谁会忽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这样的自我意识和思想观念呢?……
所以,王龄敕左思右想,翻来覆去地想来想去,最后自言自语地了句“去他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