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军火帝国qq阅读 > 第82节(第2页)

第82节(第2页)

李燮和当即惶惶不可终日,所幸有商业合作伙伴黄兴竭力维护,才没有受到各方纷至沓来的责难。只是黄兴却意外的英年早逝,失去了庇护的李燮和只好收拾行囊,抛弃家产,准备带着家眷返回南洋避祸。

可是人一倒霉就什么都不顺,李燮和走在街上连黄包车都不给坐,想买船票却被巡警诘难,宅子周围又多有鬼鬼祟祟之人在转悠。万般无奈之下,李燮和马上跑到了租借里的北方集团办事处。

陈安马上复电给克劳泽,请李燮和到甘肃来,没必要去南洋避祸。

看来克劳泽的劝说,并没有打消家眷对国内政治的恐惧,李燮和本人倒是愿意留在中国,不想去南洋。最后,克劳泽亲自出马购买了外籍轮船的船票,派人送家眷去南洋生活。而李燮和则答应了陈安的邀请,前往甘肃避居。

大半个月后,无比消瘦的李燮和来到碧口码头,回头往往南方,一脸的无奈和忧愁,遥想着当年曾经的梦想和热血。

看到李燮和,陈安和林月儿直接就摆了一桌接风宴,尹维俊和过显臣都赶了过来作陪,好是一番热闹。

“燮和大哥有什么具体打算吗?不如到我们北方军体系里做点事情吧?”

陈安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招揽这个牛人的打算。

李燮和苦笑一笑,“陈少爷,我真的不想再打内战了。”

陈安轻笑着说道,“没有的事,北方军在北疆以及漠北,都随时有可能和北方那只狗熊打起来,有的是燮和大哥为国家为民族出力的机会。”

沉吟了片刻,李燮和也不矫情,“好,我参加北方军”

大为欣喜的陈安,拿起一杯酒就敬了过去,“多谢燮和大哥了。只是按照老传统,需要委屈大哥先做六个月的新兵,然后再调配到过显臣的山地步兵旅过渡一段时间。”

旁边的过显臣大喜过望,连忙说,“李大哥过来指导,我绝对双手支持。”

尹维俊不高兴了,“李大哥几任总司令,还要去新兵训练营待上六个月?我记得当年孙岳好像也只待了三个多月呀?”

陈安连忙解释,“燮和大哥,不要听她瞎说。过显臣也是待了六个月的,孙岳毕竟毕业于正规几年制的陆军学堂,底子好得很,才放宽条件的。”

李燮和根本不在意这些小事,倒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陈少爷,听说兰州陆军总医院医疗水平在国内已经是顶尖了。我有个难友,能否介绍到兰州陆军总医院医治一二。估计他也出不起费用,就由我的薪酬里面代偿如何?”

陈安好奇了,“是谁,值得你这么出面?”

李燮和有些尴尬地说,“刘师培。”

陈安愣了一会,才总算想起了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刘师培,真正的国学大师,但是因为与李燮和一样名列筹安会六人之一,而导致流离失所,遭人诘难。在这个时候,刘师培正避居天津,但是既无工作又身患肺病的他,只能是艰难度日。

谈及刘师培,国内诸人都是一片惋惜不已,能够写出经典巨作《中国中古文学史》的国学大师,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参与杨度帝制复辟计划,而最终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后来南方人鲁迅曾经无比讥讽刘师培的为人,但是在文学讲课时仍然极力推荐刘的学问,“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实际上,这可能与刘师培早年是国粹学派的干将很有干系。当年章炳炎、刘师培等人联合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国粹学报,通过复兴国学、保存国粹,鼓吹革命光复,反对醉心欧化。

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国粹派,与当年更辉煌过的光复会一样,不少成员都有着光复汉室的思想。以至于后来刘师培愿意混迹于筹安会六人之一,都是有着莫大根源的。

又是一个误上贼船的,陈安心里暗笑,连忙表态,“国学大师呀,每一个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我马上派人去邀请来此休养,不仅养病的费用,而且今后的生活费,自然都是军政府全包了。”

李燮和脸色红润起来,感激地说,“关内已无我们立足之地了,所幸还有甘肃呀。”

话没有说完,眼泪忽然下来了。

众人顿时一阵手忙脚乱,赶紧劝慰一番。

一个多月后,在天津重病缠身的刘师培,接到李燮和的亲笔信后,接受了北方军政府所谓讲学的邀请,启程来到兰州陆军总医院。

李燮和、刘师培两个难友在兰州见面后,不禁悲喜交集。林玉山亲自出面,在兰州将刘师培一家老少安顿下来,并直接将大师送到兰州陆军总医院复查休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