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钞法是一件大事,脱脱曾集中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集贤、翰林两院官进行讨论,会上赞同与反对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不能统一。最后还是由中书省决定,报请顺帝批准,下诏实行。新钞法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印造至正交钞,实则以旧日中统交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故又称至正中统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两贯。两种钞并行,而至正钞一贯抵至元宝钞二贯。二是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钱通用,形成钱币并行的局面,而以钱实钞。同金末的交钞一样,没有足够的物质为基础,交钞变更根本无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变钞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
。脱脱的变更钞法以失败告终。
入元以来,黄河水患连年,末年尤甚。河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造成了大批流民,河水北侵,又破坏了济南、河间盐场,“妨国计甚重”
。治河虽花费了大量人力、资财,水患却没能根治。脱脱复相后,“慨然有志于事功,论及河决,即言于帝,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
。于是召集群臣会议廷中,而意见分歧很大。都漕运使贾鲁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加固北堤,其用功省;二是疏塞并举,使河东行以复故道,其功费甚大。脱脱采纳了后一方案。
十一年(1351)四月,下诏中外,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十有三路民十五万人,庐州等戍十有八翼军二万人供役,一切从事大小军民,威廪节度,便宜兴缮。二十二日开工,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功毕。诸埽诸堤成。河复故道,南汇于淮,又东入于海。
脱脱力排众议,独任贾鲁,治河大功告成,蒙赐号世袭答剌罕。后期所行二事,一败一成。
时,颍上红巾军起。十二年(1352),芝麻李据徐州,脱脱自请往讨。募盐丁及城邑丁壮二万人,与所统兵俱发。破其外城,芝麻李遁走。十四年(1354),讨张世诚于高邮。
顺帝听信宣政院使哈麻的谗言,以“老师费财”
之过削其官爵,安置淮南。十五年(1355),又诏流于云南,行至腾冲。哈麻矫诏遣使鸩杀之。
脱脱死后,顺帝在哈麻引寻下,安于淫逸享乐,政事废弛,元朝走向了灭亡。
注释①《元史·脱脱传》。
②《元史·伯颜传》。
③④《笺证》。
⑤此据《笺证》所载。《元史》马札儿台和脱脱传则谓以疾辞。
⑥《元史·苏天爵传》。
⑦《元史·顺帝三》。
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四一,《集贤大学士吴公行状》。
⑨邱树森《妥欢帖睦尔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⑩《元史·顺帝四》。
《元史·喃帝五》。
《元史·食货五》。
《元史·河渠三》。
第三十五章
方国珍叛降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起事于台州,桑众海上。
方国珍,江浙行省台州路(治今浙江临海)黄岩人。浮海贩盐为业。家世业农,佃种为生。父亲柔良,每为田主所欺。时“黄岩风俗,贵贱等分甚严。若农家种富室之田,名曰佃户,见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后行。谷珍(即国珍——引者注,下同)父为佃户,过于恭主。谷珍兄弟四人既长,谷珍谓父曰:‘田主亦人尔,何恭如此?’……父卒,兄弟戮力,家道渐裕,酿酒以伺田主之索租。一日,主、仆至其家,盛馔宴主,先以美酝醉死其仆,而主亦醉死焉,皆醢其尸于酒瓮。”
日久,事渐露,为主家所告,官府遣人往捕,遂杀捕者,起事①。
田园风景图浙江参政朵儿只班总兵往讨,一军皆没,朵儿班只被俘,方国珍遂通过朵儿班只遣使向元请降。朝廷剿抚意见分歧,暂从其请,授官庆元定海尉。国珍回故里,而聚兵不解。
方国珍的起事本为报私仇,泄私愤,并无明确的反对元朝统治的意识。他利用自己熟悉海上情况和善翔海船的优势,出没于沿海和海中岛屿,与元军周旋,希冀以造反的方式,扩充实力,邀官请赏。十年(1350),进攻近海州县借粮,俘元帅扈海,进而进攻温州。烧掠沿海州县后,再入海。
十一年(1351),元以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总兵至庆元(今浙江宁波)。泰不花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进驻温州,讨方国珍。泰不花招募知天文、地理、兵机、战策之士。会两浙各道兵于温州,与庆元约,于六月南北夹击,一举剿灭方国珍势力。至朝,孛罗帖木儿先至大闾洋,方国珍夜率劲卒纵火鼓噪,官军不战而溃,赴水死者过半,孛罗帖木儿被俘,方国珍要求他代为向朝廷请降。七月,元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前往招谕,设巡防千户所,以方国珍兄弟为长、贰,官其徒可任百户者十人,由朝廷发给官、兵粮饷,国珍再降。泰不花只好亲至海滨,遣散招募的兵众,拘收船只、兵器。
时红巾军起,元廷派兵讨徐州芝麻李,命江浙行省以舟师守大江,方国珍疑惧,又叛。泰不花一面发兵守御,一面遣人令其率众归宣慰司。国珍益疑,以舟突袭海门,泰不花乘潮前往迎击,船触沙,不能行,与国珍遇,战死。
十二年(1352),元廷再以左答纳失里为江浙行省左丞,吴世显为浙东同知元帅,与浙东都元帅章保同分府温州,黑的儿为福建同知元帅;与浙东副元帅也忒迷失同分府台州。八方国珍攻台州,被也忒迷失、黑的儿击退。又使僧人持书浙行省请降。方国珍并不以消灭元军为战斗目标,他常以袭击的方式,俘虏元朝官、将,为自己请降,乘机要求官赏。元朝也不欲事态扩大,影响漕运;又担心方国珍与红巾军,故每欲招降。于是方国珍对元朝便采取屡降屡叛的策略,元朝所授与的官职也就一次次升高。
十三年(1353)正月,方国珍又降。十月,授国珍徽州路治中,兄国璋广德路治中,弟国瑛信州路治中,令交出船只,遣散兵众,督促赴任。国珍疑惧,不受命。遂拥船千艘,据海道,阻绝粮运。
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和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以招降不成,获罪。以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阿儿温沙升本省右丞,浙东宣慰使恩宁普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皆总兵讨方国珍。又设浙江元帅于庆元,以纳麟哈剌为元帅,备御方国珍。纳麟哈剌治铠仗,理舟楫,运粮饷,以给军用。方国珍则不时于海上袭击元朝所运军资粮饷。
至此,方国珍已经三降三反。至正十五年(1355),朝廷拟以海道巡防万户职招降。十六年,方国珍再降,以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其兄国璋为衢州路总管,兼防御海道事。
十七年(1357),受江浙行省命率温、台、明三州舟师袭张士诚予太仓。十八年(1358),元授方国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如故。五月,又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国珍既为行省官兼运粮万户,每年白海道运粮至京师,为朝廷所倚重,又与御史大夫拜住哥情好甚密,于是以其侄明善为镇抚驻温州,进而控制了台州和庆元。北上余姚、上虞,控地与张士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