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大元王朝电视剧40集免费观看 > 第32节(第2页)

第32节(第2页)

注释①参见叶新民《斡惕赤斤家族与蒙元朝廷的关系》,《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②王恽《秋洞集》卷二九,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三。

③《元史·世祖纪十一》。

④《元史·伯颜传》

⑤《元史·阿沙不花传》载:乃颜反,诸王纳牙等皆应之。帝问计将安出。(阿沙不花)对曰:“臣愚以为莫若先抚安诸王,乃行天讨,则叛者势自孤也。”

帝曰:“善,卿试为朕行之。”

即北说纳牙曰:“大王闻乃颜反耶?”

曰:“闻之。”

曰:“大王知乃颜已遣使自归耶?”

曰:“不知也。”

曰:“闻大王等皆欲为乃颜外应,今乃颜既自归矣,是独大王与主上抗。幸主上圣明,亦知非大王意,置之不问。然二三大臣不能无惑,大王何不见上自陈,为万全计。”

纳牙悦许之。于是诸王之谋皆解。

⑥《元史·博罗欢传》。

⑦《元史·叶李传》。

⑧《元史·铁哥传》。

⑨《元史·李庭传》。

⑩《元史·洪茶丘传》。

关于不里古都伯塔哈与失列门林的地望,参见姚大力《乃颜之乱杂考》,栽《元史与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7期。

《元史·伯帖木儿传》。

伯颜伐宋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面临着阿里不哥的挑战,为集中兵力平定阿里不哥,忽必烈遵守与贾似道达成的协议,撤回围鄂的蒙古、汉军,重新部署边境防务。他以史天泽为河南宣抚使,史权为江汉大都督,担任对南宋的防御,拒绝李璮出兵攻宋的建议。并采纳廉希宪“遣信使谕出息兵讲好”

的建议①,于4月遣郝经为国信使使宋通好。

贾似道惟恐蒙古使臣的到来会使其谎报军功的实情暴露,遂囚郝经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忽必烈致书宋理宗和贾似道,陈述战和利害,并要求令郝经入见或放还本国,宋廷不应。为了专力对付内乱,忽必烈对宋廷的无礼虽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指责,声言“水陆分道并进,以为问罪之举”

②,却并未对宋用兵。由于连续发生阿里不哥和李璮之乱,蒙古方面无力再开辟南方战场,不得不采取措施缓和与南宋的矛盾。自中统元年(1260)到至元四年(1267)的8年间,蒙宋战场相对平静。

中统初年,李埴曾多次要求出兵,为忽必烈所止。于李璮之乱发生后,宋曾派兵渡淮,夺取了毫、滕(今属山东)、徐、宿、邳等州。而叛乱平定后,蒙古军立即夺回了所失的7州4县,并将防线南移。但没有向南宋境内深入。

在川蜀战场,留守的密里火者和乞台不花被廉希宪派去的刘黑马、汪惟正杀死。蒙古军内部的争夺减轻了宋军的防务压力。但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使之错过了收复失地的良机,相反,宋将的争功和妒贤嫉能,却导致了降宋金将刘整的降蒙。刘整以15郡30万户叛宋降蒙,遭到宋朝的围剿,在蒙古不能大力增援的情况下,退出四川。

由于忽必烈改变了先攻川蜀的方针,四川战场遂呈现出相持态势。

在荆襄战场,忽必烈撒军后,兀良哈台也随即撒出,只留河南宣抚使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史天泽的汉军,依旧屯田戍守,力量薄弱,也不具备主动进攻的条件。

古代风景画鉴赏但是,受到汉将和汉族士人支持的忽必烈,不会放弃统一全国的政治、军事目标。当战胜其夺权对象后,他立即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南宋。早在忽必烈即位之初,汉将郭侃在上平宋之策时,就提出了“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

的建议③。及刘整入朝,又以先取襄阳为辞,同时建议“造战舰,习水军”

④。万户史权也支持这一建议⑤。忽必烈采纳了上述诸将的建议,改变了以川蜀为重点的战略方针,选择襄樊作为突破口,将进攻的重点从川蜀转移到了荆襄。于是蒙宋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忽必烈在总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时,就采纳汉臣在河南沿边屯田积谷的建议,为南下伐宋创造条件。即位后,又将屯田推广到山东、淮北。为解决军粮供应做了必要的准备。同时,造战船,练水军;开辟兵源,整肃军纪,补充战马,积极部署伐宋。

至元四年(1267)八月,兀良哈台子阿术“观兵襄阳”

,入南郡,取仙人、铁城等栅,俘生口5万,马牛5千。军还,被宋军阻截于襄阳西的安阳滩,鏖战后得渡江北归,留一千人于牛心岭,立虚寨,设疑火,再次大败宋军。这次战役暴露了蒙古军不善水战的弱点,于是请求汉军配合⑥,为忽必烈接受。

四年冬,襄樊会战正式开始。忽必烈征诸路兵,命阿术、刘整进攻襄阳。五年(1268年)九月,阿术等“筑鹿门、新城等堡,继又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自是宋兵援襄者不能进”

⑦。刘整“率兵五万。钞略沿江诸郡,皆婴城避其锋,俘人民八万”

⑧。

六年(1269年),诏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前往襄樊前线经划。天泽等见襄阳“城坚池深,必可久守,须断其粮道,使其自困”

,乃“相要害,立城堡,以绝其声援”

⑨。筑长围起自万山,包百丈山,使南北不相通。又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互诸堡,建立了长期围困、待其困蔽后进兵攻取的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