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推荐历史人物的故事 > 第三十四章(第3页)

第三十四章(第3页)

这俩人明明之前没有交集,谁知今日初识就一见如故、默契十足,看得赵昚啧啧称奇,直感慨他俩有缘分。现在一听果不其然,他俩在历史上就是朋友。

辛陆二人皆是腼腆地笑了笑,没说话。

南宋·高宗时期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两位成为了朋友,我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岳云感慨。

岳飞眼里闪过笑意:“因为他们一直志同道合,成为朋友只是早晚的事。”

也许以后,自己也会有机会与这两个惊艳的后辈开怀畅谈。

嘉泰四年,辛弃疾奉诏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早日实现复国大计。然而可惜的是,辛弃疾养精蓄锐的主张与韩侂胄急于北伐以树立威信的私心相背,因此他的建议并未受到重视。次年三月,即开禧元年三月,辛弃疾因遭到谏官攻击而连降两官。后来,韩侂胄北伐遭受惨败,南宋朝廷又一次想起用辛弃疾,彼时辛弃疾已看破南宋朝廷的本质,对朝廷的任命推辞不受,选择了辞官回家。

“草率出兵,怎能不败?”

卫青发现南宋在某些方面也挺一言难尽的,知兵的人不懂得用,行事还急躁,“不过,南宋朝廷的本质是什么?”

打仗像过家家吗?

“大概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吧。”

刘彻勾了勾唇,“或者说,南宋有一群热爱干活的谏官?”

就南宋谏官那个勤奋的程度,怕不是辛弃疾刚上去就要被弹下来。

开禧三年,朝廷强制起用辛弃疾,但诏令到达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年,一生壮志未酬辛弃疾怀着满腔悲愤与世长辞,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十一月,史弥远勾结杨皇后及杨皇后之兄杨次山,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

,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病逝。临终之际,他仍旧心心念念恢复中原,并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早有预料的辛陆二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局。

可光幕前的许多人却泣不成声。因为无论是“杀贼”

还是《示儿》,其中都饱含着强烈的悲愤和遗憾,都格外触动人心。

南宋·孝宗时期

“但悲不见……九州同……”

赵昚闭了闭眼,深深地把这首诗刻进了自己的脑海里。他决定了,以后要用这首诗时刻警醒自己。

南宋·宁宗时期

周围的人都在为辛陆二人的悲剧而伤感,只有韩侂胄神情恍惚,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样:“带着……我的头……去议和?”

这里再多唠两句吧,关于韩侂胄的。韩侂胄确实是个私欲极重的宰相,但他北伐的心也是真的,后期为了北伐能顺利进行,他甚至自掏家财二十万用来补助军需。可最后呢?他被投降派暗杀了,他的头还被用作议和的筹码送给了金国。《宋史》将韩侂胄列入了奸臣传,然而金人却认为他忠于本国,将他葬在了他的先祖韩琦墓旁。

众人:难评,真的很难评。

韩琦:这一刻的我比任何时候的我都更能体会“主战派的悲哀”

这几个字的含义。

韩侂胄:心情复杂。

这个结局真的挺唏嘘的,不过《宋史》的奸臣传嘛,大家懂的都懂。主播觉得整个过程还是投降派更可恶啊!你们说是吧?

众人:是的,投降派更可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