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中一霎倒是陷入了奇异的安静,耳边只闻水波汩动、哗哗有声。任那两小子舱里舱外不住挤眉弄眼,萧少卿却仿佛从未受到影响的沉静,提笔蘸墨,在雪白的藤纸上仔细勾画着什么。
谢粲望了一会湖色,想起记忆中的东山景色,愈发觉出索然的意味,转过身凑到书案边,看着萧少卿笔下的成图,“咦”
了一声:“这可是襄陵城周遭的地形图?”
萧少卿闻言略感诧异:“你竟认得是襄陵?”
“图上的山脉不是标明是灵壁么?”
谢粲努努唇,浑然不觉其中利害,言道,“之前曾听沐三叔讲过,说襄陵是南塞重镇,西连南蜀,南通交越,城外三百里更有险山灵壁,灵壁山下便是我东朝与南蜀划界相隔的岷江。岷江天险,两岸皆是峭岩陡坡,唯孟津有处浅滩,为我朝天险防线的漏洞,据三叔说,那里也是镇守边关军队屯营的地方。”
萧少卿眯起了眼:“三叔对岷江形势倒是了解深透。”
“那是自然。”
谢粲毫无心机地笑道,“去年东朝与南蜀大战,姐夫你……呃,少卿大哥你在岷江大胜之前,三叔和五叔曾为阿公的旧病去南蜀境内找寻过草药。”
萧少卿声色不动,放下笔,指尖轻击书案,慢慢道:“当时战火纷飞,两岸军队戒备森严。我驻守在孟津,来往行舟皆有士兵核查,为何不曾听说三叔经过岷江西去南蜀?”
“三叔倒是对我提过,说少卿大哥当时在殷桓手下为先锋,处事本已不易,私行南蜀的事若被殷桓得知,定会给你另添烦恼,所以并未经过孟津。”
萧少卿道:“除了孟津,我却不知道灵壁山下原来另有泊舟的浅滩。”
谢粲扬眉笑道:“少卿大哥不知道,我家沐五叔有双火眼金睛,最善察山形水脉的弱势。”
他提了笔,在灵壁山脉的北侧连出一道细细的墨线,解释道:“五叔说,这里有座紫桑峡谷,峰峦阴森,山道狭窄,经此却有小径可通往岷江水流最浅处。他和三叔不过做了一个简陋的木筏,便可顺水飘去南蜀。且对岸山崖悬壁下也有处洞穴,可用作泊舟。到了岸上再行西进,绕过三座山峦,便望见了当时屯兵在此的南蜀军营。”
“如此。”
萧少卿勾起唇,目色缓缓明朗。
两人论完襄陵地势,谢粲斜了斜眸,望着萧少卿,意味深长地叹息:“大哥作的地图不比我阿姐,她的笔下才叫纤毫毕露、分寸不差。丹青妙笔,不过如是。”
丹青妙笔?萧少卿想起驿站里夭绍所作的那副画像,眉目稍柔,心道:也不是没有见识过。侧过身,不再理耳边谢粲的聒噪,重新执起笔,自案上交叠的书卷里摸出一卷薄丝绢,落字飞速,写罢卷起,塞入一根青细竹管。
见他神色慎重,谢粲心思灵敏,转了转眼珠,再看了眼手肘边地图,迟疑道:“难道南蜀那边有了变动?”
“尚未。不过――”
“南隅虽安,忘战必危。不可不防患于未然。”
“孺子可教。”
萧少卿笑了笑,抬起头,“信鸽呢?”
谢粲转身从舱中角落里取来鸟笼,捧了信鸽出来,系好竹管,拨开竹帘,将鸽子送入霏微细雨间。眼看那“扑簌”
的白羽在雨雾间慢慢不见,谢粲回过头,本还存着几分疑虑想问萧少卿,却见他已阖目倚着舱壁,眉宇间微露疲惫。
谢粲深知他这段日子操劳战事的倦累,不敢打扰,无所事事中取过萧少卿方才看的书卷,漫不经心地翻阅。
轻舟忽然颠晃了一下,谢粲探身出舱,问恪成:“怎么了?”
“快到大孤山了。”
恪成正忙着落帆,头也未回道,“山风太大,我要先落帆,而后再撑杆荡过去。”
谢粲闻言扬眸,只见渐明的天色正一缕缕拨开烟青雨雾,流水荡荡,轻舟滑逝,慢慢靠近那座屹立茫茫湖泽中的岛屿――大孤山。
“这山上究竟是住着什么神圣?需要少卿大哥撇下前线战事亲自过来拜访?”
从江夏连夜赶路至彭蠡泽,千里奔波,谢粲却至此刻也不曾明白此行的目的。
恪成抽空偷觑一眼舱中,见萧少卿正闭眸休憩,压低声音对谢粲道:“江州刺史别驾苏琰大人如今正在山上的昭明寺,我家郡王想必是来找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