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日月重光是什么生肖动物 > 第29页(第1页)

第29页(第1页)

  “我记得王府有个地牢?前头那任雍王关了不少人进去?”

朱厚炜笃定道,“先将这几人安顿进去,回头咱们再挨个看过这些犯人的卷宗,若是无甚大罪,放了便是。”

  “是。”

  孙清领命告退,朱厚炜看着眼前王府金灿灿的琉璃瓦,深深叹了口气。

  刘瑾啊……

  第五章

  先前朱厚照也曾安插了几个锦衣卫在他身旁,其中既无身世显贵的纨绔,亦无武功绝群的精英,不过是几个庸庸碌碌的公差领着俸禄过日子。故而不管他们真正领到的差事是监视还是保护,都只能说完成得差强人意。

  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胡节的家小安顿好,朱厚炜略一思索便将那几个锦衣卫唤来,客客气气地让小内侍为他们奉上茶水,“蒯校尉,寡人听闻很快将有锦衣卫前来衡州,不知诸位可曾听闻消息?”

  蒯校尉这几年在王府过得颇为舒心,自然无有不答,“听一位小旗兄弟说了,来的似乎是钱宁钱千户。”

  这又是个史书上读过的名字,仿佛也是刘瑾的爪牙。

  “此人绝非善类。”

蒯校尉身后有一低阶锦衣卫忽然开口,“据属下所知,钱宁从小被太监钱能收养,听闻关系亲近异常,可用‘嬖之’形容。”

  朱厚炜眉头一动,却见其余几个锦衣卫不甚通文墨,听了这话并无特殊反应,“是么?”

  “元年时,他依附刘太监,又被刘太监引见给当今,已被赐了国姓,还被圣上收为义子。他和刘太监等人一同撺掇圣上微服私访,设立豹房,竟还和圣上同榻而眠,可谓毫无规矩。”

  蒯校尉见他越说越不像话,赶紧轻咳一声,“牟百户,如今你也不是南镇抚司管事了,还是慎言为好。”

  朱厚炜笑笑,“行了,锦衣卫便让巡抚他们应付,咱们关着门过日子,只要咱们忠君爱国、问心无愧,任谁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

  朱厚炜却长了个心眼,那个牟百户虽两鬓风霜,可看着也不过不惑之年,为何如今还是个百户?一打听才知原来这牟百户本名牟斌,因贤宦怀恩推举,在孝宗年间一路被擢拔,官居镇抚司事指挥佥事,其人仁厚刚正,在李东阳弹劾张氏兄弟而被下诏狱时多加维护照顾。而去年因不肯“多加关照”

刘瑾构陷入狱的犯人,被降职为百户,原先的安排是贬至沔阳卫,最后也不知是谁将他安置进了蔚王府。

  亲王府不仅俸禄优厚,差事清闲,众所周知蔚王亦是张氏的苦主,为人也颇为耿直,在沔阳卫生死莫测,可在蔚王府却可太平度日。

  是谁如此为他考虑周到,又别有用意?

  朱厚炜对此自有猜测,可也从未真正挑明,只是明里暗里对牟斌多了不少照顾,又在钱宁将至之时,将牟斌派出,免得两人碰上,以牟斌的忠直再开罪小人。

  “殿下不担心么?”

钱宁抵衡州前一日,值夜的丘聚忧心忡忡。

  朱厚炜看着他放下厚厚的帷幔,“倘若他当真和皇兄亲近到同榻而眠的地步,他就该知晓皇兄如何待我,你看就算是刘瑾,也未敢当真对我不利。”

  “虽说是疏不间亲,可到底殿下离京日久且相隔千里,若是太后娘娘再在殿下跟前说些什么……”

  朱厚炜看着绣着金龙的床幔,忽而想起朱厚照也不过二十出头,放在现代还只是个耳根子挺软的大学生,能有多少坚定不移的主见?

  “你说的有理。”

  钱宁入衡州城后,不知是对朱厚炜有所忌惮,还是想做个一心为公的样子,并未骚扰王府,认认真真在衡州各县巡察,当然期间吃拿索要不尽其数,听闻巡抚的家底几乎都被掏空一半。

  朱厚炜这些年一直都在招募工匠,所做一事其实也颇为简单,便是复原古书上的各类器械,从农具、纺织器具再到水利灌溉,幸亏这片土地从来不缺少勤劳勇敢的人民,很多器具朱厚炜只是提供个图样和物理原理,工匠们就能仿制个七七八八,有些甚至还能青出于蓝。

  这日,朱厚炜依旧在城西和工匠们一起捣鼓那个高转筒车,如今这筒车已能做到自如汲水而昼夜不歇,只是如何运用风力,还需要进一步斟酌。

  朱厚炜正蹲在地上给他们画后世风力电的风车,以古代的技术条件自然无法将齿轮等物打造出来,也无法用钢铁取代木头,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于是他想到后世的帆船,便请人从南京寻了造船的布帆,试了好几次,才慢慢有了如今的雏形。

  有一个工匠提出将风帆运动平面设计得与风向垂直,从而提高效率,也未必需要八片风帆,可根据水车的大小选择风帆的片数。

  “很好,赏。”

朱厚炜是文科生,理工科学得极不扎实,于是他用仅剩的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地上画了个草图,简要算了算又慢慢擦去。

  他拍了拍手站起来,笑道:“日后做出成品,所有参与工匠,每人赏银二两。”

  这银子足够老百姓阖家充裕地过两年,故而众人一听,纷纷跪伏谢恩,不少人甚至喜极而泣。

  看着欢呼雀跃的众人,朱厚炜心里禁不住酸,想起最令人忧心的吏治和藩王制度,还不是拜天子所赐,朱元璋将天下视为私产,田亩土地分给子子孙孙,朱允炆朱棣又视藩王为洪水猛兽,剥夺了绝大多数实权,只以金银豢养,如他这般饱食终日的无用王爷,撇去房产地产可得收益,每年俸禄竟达万石,是内辅十倍有余,故而才可轻而易举地掏出这么多银两。须知在明朝不说这些穷苦百姓,就是一品大员每年俸禄也不过一千多石,折合成银子不过三四百两,一个知县只有三四十两,历代皇帝给官吏的俸禄低得令人指,大小官吏若是不贪不腐,如何能养活一家老小?如何能满足文人骚客那丰富的精神生活?无怪乎有海瑞买肉让朝野瞠目的奇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