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和文官之间的决战,便是土木堡之变了。当时太监集团的杰出人物王振,领导了这场历史大戏。
大戏落幕之后,人们惊讶地现:英国公张辅死了,泰宁侯陈瀛死了,平乡伯陈怀死了,襄城伯李珍死了,遂安伯陈埙死了,都督梁成、王贵也死了,这些成年勋贵们的死,让勋贵集团从此青黄不接。
有人会说了,文官集团也死得不少啊,尚书、学士、六部官员,也有上百人,但是文官集团有个三年一期的科举补充,而勋贵们呢?死一批,还得等十几年,才能长出下一波。
等少年勋贵们懂得政治的时候,大明朝的政治形势,早就不是他们能玩得转的了。
因此,太监王公公改写了大明朝的历史,让勋贵集团从此成为了低三下四的文官跟班。
朱寿的做法,傻子都能看出来:皇帝是想培养新的勋贵集团。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我们知道,皇帝是没有隐私权的,连坐马桶的时候,都有几十号人围着你侍候的家伙,还想奢求有隐私权?还想微服私访去泡妹纸?做梦去。
因此皇帝的每一个做法,不需要多久,就能满朝皆知。
武学院的军官,配上团营的士兵?皇帝陛下,别在这儿做梦了!大明的文官们,是绝不会允许第二个勋贵集团出现的,而太监们,也不希望有新的势力,来瓜分皇帝对他们的爱心。
故而朱寿想重整团营的想法,遭到了上下的一致抵制,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在这个过程中,杨慎居然脱颖而出了。
弘治朝以后的大明精兵,通常是用洪、永操法,即五日之内,两日走阵法、扎营寨,三日演练武艺,每月会操两次。
而大明武学院的学员们,在朱寿的要求下,是每日都要操练。
上午学策略,教科书是《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兵书,以及《论语》、《孟子》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普及型读物。…。
下午学武艺,十八般器械、火器、车阵、运输、天文、地理等等,不管马、步、骑,都得学习。
这是武学院左丞许进许老头设置的教学内容,他还请来了一批不得志的边将和文人,甚至还有几个游侠儿,说是可以教授当探子的学问。
朱寿曾经很有兴趣地想了解一下明朝的大侠们,于是就降尊去听课,没想游侠儿们虽然不怕死,却非常怕皇帝,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更别说站在皇帝面前讲课了。
再看他们的长相,比曹雄那个老农民还可耻,居然个个长得奇形怪状,实在是不符合朱寿心中的“豪侠”
风范,这让想找到一个西门吹雪的皇帝非常受伤。
怎么就没有剑客来辅佐朕的大业呢?朱寿仰天长叹,为自己没有穿越到武侠世界伤心。
他只能把心思转回到一千五百名光猪小正太的身上来,这才是他的军官团,是他的希望所在。
于是,他把一百五十名小旗都召集起来,准备给这些小正太们洗脑。
看着跪在地上的少年们,朱寿并没有立即训话,因为皇帝是不能先开口的,这是朝规。
因此一直跟随身边的无业举人杨慎就开口了:“诸位将士,尔等,都是圣上的奴仆!”
此时还没有被任命为伴读小书童、詹事府司经局从九品正字的杨大少,第一句话就石破天惊,震得朱寿一愣一愣的。
这家伙,太合我意了!朱寿心里非常高兴,这才是yy之道啊。
杨慎没有浪费他父亲给他争取的这个机会,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朱寿的心思:奴化军官们的思想,让他们成为皇帝的私人军队,而不是朝庭的军队。
有人会觉得奇怪了:历朝历代,皇帝不都是代表着国家么?所谓朕即天下,怎么还分皇帝的军队和朝庭的军队,这不是公开宣扬军国主义么?
这话,对于朱重八和朱棣,倒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两个军事狂人的铁血政策下,还真没有谁敢跟皇帝叫板。
但到了宪宗朝之后,还有几个懂军事敢征战的皇帝?不被文官集团们架空,那才真叫没有天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事,正德皇帝最有言权,不管是正史上的,还是穿越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