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天赐见天已放晴,清河县路途遥远,恐耽搁公务,遂告别父亲母亲,又与敏儿镜已惜别,前往清河县去了。敏儿又是一阵伤心离别处,镜已也只能尽力安慰。母亲弄了一马车新衣新裤,吃食素材,天赐自己也买了些书籍,满满一车,一路前行不提。
朝堂上,年后第一日上朝。听证殿内,文宣皇帝接受朝臣们的新春祝福,殿内一片祥和气象。
皇帝见无甚大事,遂问朝中大臣:“诸位臣工,近日可有什么喜事,说来听听。”
诸大臣喜气洋洋,有的喜添新丁,有的宅院落成,有的女儿出嫁,争相向皇帝报喜。皇帝吩咐太监总管,一律给有喜事的大臣们放红包,以表庆贺,诸大臣谢恩。
孙相上前,“我大庆国还有一件大喜事,不知皇上知否?”
皇帝来了兴趣,“孙相说来听听?”
孙相:“年前清河县上来奏报,清河河道修缮改建工程已全面完工,清河风景秀丽,游人如织,恢复往日繁荣景象。”
皇帝疑惑,“去年,朝廷也只是按惯例拨付了两万两银子。朕记得,十七年前,先帝大修清河河道,用去了二十万两银子。如今,两万两银子就能让清河焕然一新,孙相只怕是说笑了吧。”
孙相:“老臣也疑惑,派人去实地察看了,确实如此,比十七年前大修清河河道的成效,有过之而不及。”
孙相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最重要的是。此次修缮工程,清河县并未向朝廷多要一两银子,而是另外想了一个好办法。”
皇帝关注,“哦?什么好办法?”
孙相:“清河县县丞周天赐,想出了一个在济民桥两侧开办商铺,让本县富商进行竞价租赁的办法,一次性筹得白银十八万两。加上朝廷拨付的两万两,共计二十万两,全部用在了清河修缮工程之上。如今天气渐暖,清河两岸风光秀丽,绿树成荫,济民桥上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已成清河县一大特色景点。”
皇帝点头,“不错。”
孙相:“还有,朝廷以后不用每年向清河县拨付修缮款项了。”
皇帝大喜,“这可真是为朝廷节省了巨额银子。”
清河修缮,每年都伸手要钱,虽只有两万两,但是架不住年年都要,也是头疼之事。如今不用拨付了,皇帝喜出望外。
皇帝:“这真是庆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个周天赐是何许人也?”
孙相:“周天赐年方十七,年少有为。老臣恭请皇上嘉奖。”
皇帝喜悦:“孙相举荐,自当重用。既如此,吏部尚书,朝廷可有空缺?”
吏部尚书上前:“回皇上,朝廷并无空缺。”
孙相:“清河县县令已在清河担任县令十余年,清河年年大水,方县令毫无作为。如今其年岁已高,不如另行任用。老臣举荐周天赐担任清河县县令一职。”
朝堂众臣侧目。
皇帝见孙相坚持,也不能驳了面子:“既如此,吏部尚书,传朕旨意,周天赐年轻有为,治水有功,就任清河县县令一职。原清河县令就回其老家,给个闲职吧。孙相,如此可好?”
吏部尚书:“微臣遵旨。”
孙相:“皇上得一良才,老臣欣喜。”
------------
上官大人回到府中,进入书房。
上官凌风在此等候,“孙儿即将离开都城,特此来向外祖父辞行。”
上官大人不语,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