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经典传奇梦魇 > 第66章 得道(第5页)

第66章 得道(第5页)

说罢鲁忠拿过来一块手巾将碗一盖,左手四指伸进碗內拇指在外将碗抓起往上一举说:“大贵来抓吧,不过你抓到阄后不准看,要等二贵抓好后同时亮阄,让大家看准了才为准,如果你先看了,不管是有字或无字都算空阄!“大贵问:“为什么?”

鲁忠说:“你先看阄,若是有字阄,二贵承受不了。如果是空阄你捣起乱来咋办呀?所以二人同时亮阄,如果你同意这个规距你就拿阄,如果你不同意这个规距,这个家业就是二贵的,大家为二贵做主请你走人!来吧。”

大贵没有说什么走到鲁忠跟前,将手从手巾下伸进碗內,捅捅这个摸摸那个拿不定主意,最后把心一横口中念叨着:“就是这个吧,听天由命吧!”

他把阄握在手里等待二贵抓阄。二贵过来,手从手巾下伸进碗內从鲁忠的手指缝中取出布卷。这时只见鲁忠的右手从手巾下抓住空碗往地上一放说:“你二人都拿好自己的布卷可以亮阄了,大贵提心吊胆的展着布阄。鲁忠趁机将左手中的空阄放入衣袋,放下手巾问道:“谁抓住‘有’字阄了?”

大贵傻眼了,二贵说:“我的是个‘有’字阄,大家请看。“族长说:‘把阄让你哥哥看看!”

二贵把阄展向大贵,族长说:“大贵你要看准了没有錯吧,你就准备搬出家门吧!现在天还早出去找房住吧!”

大贵垂头丧气捲了自已房屋的被褥,找来木工工具用担子挑了起来,妻子用大包袱包着衣物牵着孩子的小手跟随大贵出了门,向村外一个庙宇走去。

族长叫来长工说:“你是大人,二贵还小需要你好好照管,你要好好干活,鲁家不会亏待你的,如果有了困难就去找二贵的二叔商议。”

长工点头称‘是’,众人散去了。后来听说大贵有了几次困难,都得到了二贵的救助。大贵对弟弟的做法很满意,到处宣扬他的弟弟好。

刘海听完两个故事说:‘‘这两个故事很有趣,又能说服人走正路。你们应该把这两个故事编成词说唱出去。”

孙米说:“刘海哥你认的字多,你就给编写唱词吧,咱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多么好哇!”

刘海说:“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不懂唱词的规律,这还要向你们请教学习,现在天不早了睡觉吧,以后编唱词。”

从此刘海就与四艺人共同活动于民间。在没有说唱任务时,他们在一起察访民情,救济灾民难民。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行走时看见一棵大树下,坐着几个农民在乘凉,有一个人哼着小曲还有一个人用手打着节拍,只听这个人说:“玉哥,你大嗓来两声也让我们一饱耳福。”

这个哼小曲的人说:“你们不嫌我的破嗓子难听吗?”

他们的说话让刘海听见了,刘海说:“咱们过去看看或许对我们的说唱有利。”

四个人都是艺人也愿听听去,所以五人一同来到大树下。这时树下的农民认出了他们说:“你们是串村的说唱班吧,我们见过你们的说唱。”

孙米说:“我们说唱的可以吗?”

他们有的说可以有的不表态。唯独哼小曲的人说:“你们说唱的和其他艺人说唱的差不多,不新鲜,老一套说的多唱的少,调门也不太雅。”

孙米见这个人肯给自己指点唱艺深受感动便问:“这位小兄弟你贵姓?“那人说:“免贵,姓张名玉,我的话太冒犯了!”

孙米说:“原来是张玉兄弟,你说的很对怎么说冒犯二字?我叫孙米,属我年长,他们都听我的话。”

张玉说:“老兄,你是你们班的头目了?”

“什么头不头的,在一起混口饭吃,瞎热闹吧。刚才有人说愿意让你唱几句,不妨让我们欣赏欣赏!”

张玉停了一下说:“你们这样瞧得起我,我就不客气了,我确实听你们班子说唱多了,因为我爱听说唱,后来现你们说唱的没有长进,你们应该采长补短,改进唱腔,这样才能贏得观众的喜欢。你们可曾知晓相当年西汉先祖唱的一大风歌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刘邦唱的大风歌。所以我心想创改自己的唱腔,我就刚才自编自唱了几句歌。”

刘海说:“我愿意听听你这几句歌,你只管放开嗓子唱一唱如何?”

张玉说:“我爱唱,你愿听我就献丑了,这几句是刚才锄草扶秧时编的,不一定中听,我给唱一唱你们给指点指点好吗?”

大伙都鼓掌欢迎。张玉运了运嗓开唱了,还有一个人用手打着节拍:

兄弟二人锄禾田,锄得草死地暄,庄稼秸硬叶肥大,芝麻节节往上窜,谷子高粱结大穗,大豆荚密籽粒圆,今年若是无灾害,秋后定是丰收年,收的谷子装满囤,大豆高粱好几圈,农家百姓开颜笑,欢欢喜喜过新年。张玉唱完后说:“让大伙见笑了!”

大伙拍手称好!

刘海五人在回来的路上开始了讨论,认为张玉的唱腔不很完美,也是很好听的,字与字之间,音的长短。声调高低安排,用力大小的安排以及表情比较合理。听了这一段歌有所启值得探讨,应该认真借鉴。这时刘海说:“我根据张玉唱歌的腔调规律,把你们讲的故事编成长歌,一叫‘二丑秤娘’第二叫‘二贵分家’。孙米说:“刘海哥想的很好,你编好后咱们再讨论修改,上台说唱一定受欢迎。”

王谷说:“在编词时要少说多唱,张玉说我们就是说的太多,这不是登台讲故事,应该是唱故事。”

李粮说:“我听了张玉说的话,我有一个想法:改一改我们的说唱方式,我们平时一上台咱四人站在台上,每人夹着一个小鼓边说边敲,不太吸引人了。应改成:一个人唱一个人物不夹小鼓,敲鼓的在一旁按节奏敲,该敲一下就敲一下,该敲两下就敲两下,唱完一段后就多敲一阵子,让演唱人喘一下气这样做是不是新鲜些?”

郭粟也有所感悟说:“你们说的好有点创新劲。我想演唱者在穿著上和腔调上加加工,唱女人词象女人,唱男人象男人就更完美了。”

刘海见大家这样热烈的讨论很高兴,他补充说:“咱们该给咱们唱的歌起个名字,我们的班叫某某歌班。张玉唱的鋤草歌,就是田间劳动号子,他们就是和秧苗打交道,那就取名与秧苗有关的名字。”

孙米说:“刘邦唱的叫大风歌,咱们唱的就叫秧歌如何?”

刘海双手一拍说:“好!这个歌名实惠,咱们取材于农家,编歌又唱给百姓听。咱们的班子就叫秧歌说唱班!“

他们边说边走,在路途中现路旁躺着两个小孩奄奄一息了,他们把两个孩子揹了回来,喂了些稀饭能说话了,得知两个孩子是孤儿,母亲前几天饿死在破庙里,父亲早逝。大的叫武大奎十一岁,二的叫武二奎九岁。自母亲死后大奎就领二奎乞讨,今天饿昏在路旁。两个孩子很聪明他们没有去处,刘海就把两个孩子留了下来。

刘海开始编写“二丑秤娘”

和“二贵分家”

经过几天的努力,在四艺人的参议下两长歌编成了。四艺人各选角色就在房东的院子里进行了排练,各自挥创作的想象力,把人物演活。刘海的角色是击鼓。两个孩子都很用心,所以又加上了铜锣和铜钹,弄得很诱人。

到了农闲之时,这两长歌搬上了舞台效果极佳。当唱到悲惨高峰时,台下的观众均为台上的受难者流眼泪,对台上的恶人仇视和愤恨,台上的表演牵动着台下的喜怒哀乐。他们就这样演了一村又一村,每到一村台下的观众人山人海。秧歌班的收入很多,他们把收来的钱和粮留下充足的开支,把多余的钱和粮施舍于最困难的农家。还用于收留了二十多个乞讨孤儿,孩子们多了也就壮大了秧歌班的队伍。刘海抽时间教孩子们学文化,四艺人按人取材展演员,教他们演唱技巧。他们的队伍越大收入越大,救济的贫人越多。现在秧歌班展到三十多人。

刘海又编写了几历史长歌如:张良卖剑,苏武放羊等等。他们挣的多了施舍的也多了,又有龙洞的宝贝做后盾。他们的好事越做越多,后来众人都认定这个班子为:救苦救难的“刘海秧歌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